那樣,太祖太宗與趙普相公為何提出齊人?要知道蛇無頭不行,國家沒有領導,這個國家必然會動盪不休。然而問題出在哪裡了?”
“司馬光,你修著了史書,上從三國分晉開始,下到我朝創立,同樣講述了許多朝代的興亡。為何興亡,似乎原因很多,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君主昏庸,武將不法,但它們還不是秦漢隋唐真正覆滅的原因。當然,這些很重要,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國家政治不清明,再加上人口等因素,豪強兼併嚴重,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秦亡於民亂,漢亡於民亂,隋亡於民亂,唐亡於民亂,這才是幾個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為何民亂,兼併!”
“因此祖宗提出齊民,包括制訂戶等,越富者攤派的稅賦越多,甚至承擔力役,越窮者攤派賦稅越少,甚至都沒有力役。還有各個坑礦,起先也多由各地富人承負。”
這個制度真的很坑富。
唐朝是用罪犯挖礦的,但許多人認為不仁道,比如一些罪行輕可以改造的犯人,然而因為下了礦井,又是罪犯,胥吏不法,導致罪犯活活累死在礦井裡。
因此宋初制訂了一個制度,那就是交給這些富人承包,但不是現在坊場河渡制的承包,而是強行承包,比如這個鐵坑,一年只能產一萬斤鐵,但交給富人承包後,必須每年向朝廷交納一萬五千斤鐵,至於成本,管你什麼成本,至於產量跟不上去,自己掏腰包買五千斤鐵回來上交吧!
實際這些制度,就是有意打壓富裕的地主與商人,減輕貧富懸差。
包括科舉,大規模的科舉用人,甚至都不讓達官貴人的孩子參加科舉,那麼各個寒門子弟就湧入官場,推新出陳,國家就不產生嚴重的壟斷了。
當然,制度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這些也算是齊人,諸位,你們中間有人看過或者聽說過彼岸的那二十條幹部守則,同樣它也是一種齊人。其用意一樣,減少兼併與豪強的不法,給底層百姓一絲生機。只要能活下去了,那個百姓願意揭竿而起?國家才能久治。”
“但祖宗如此,有沒有做到真正的相齊?實際彼岸也不能做到真正的齊人。我只用兩件事比喻,一是仕途,二是行商。彼岸現在還是提撥制度,但開始推廣層層磨勘制度,村鎮由百姓選舉,才能連任,連任後還能得到百姓認可,才能升遷,進入到市,到了市這一級別,離百姓已經很遙遠了,那麼只能採用精英任命制。但經過村鎮兩級磨勘,並且得到大多數百姓認可,至少在這時,各個幹部開始本質都是不錯的。陛下,諸位,聽出來有何區別嗎?其實與我朝一樣,只不過我朝是三級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