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又說道:“果然如少保所說,墮落了,留戀權貴啊。難道去杭州委屈了嗎?”
杭州也是宋朝一個難得的好地方,論繁華度能排在前三位。
但文彥博心中真憋啊。
並且說都說不出來。
趙頊額了額首,然後將王珪、蔡確、張璪、蒲宗孟、範純仁召進宮,章惇的詔命已經下了,但太遠,最少還有好幾個月,才能回到京城。
趙頊看著幾人,將自己意思說了說。
幾人都沒有反對。
損失太重,對宋朝打擊也太大了,這是宋朝的緊急時刻,確實需要王巨回來力挽狂瀾。
只是王珪有些擔憂,不管怎麼說,王巨終是碰了長公主的,這會是王巨一個永遠的汙點,但現在的任命,位高而權重,以後必然又要執行齊商稅政策,那麼恨的人還會越來越多。
不過他沒有作聲。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拉攏,還是哄騙,得將這小子弄回來。有這小子在,至少在軍事上,那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了。
黃和去了彼岸,不僅是黃和,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南方十二路發運使張商英,一個是江州知州葛少華。這兩人一是王巨府上原來的門客,一個王巨一再推薦的人才。
而且官職夠高,由他們說服,會比其他人更容易。
讓這三人共同去彼岸下詔,或者說服。
這一去,又到了第二年。
船隻陸續泊岸。
黃和跳起來說:“又變大了。”
“什麼變大了?”
“城市,去年來的時候,哪裡,哪裡,原來還是空曠所在,現在卻出現了房屋街道。”
“為何沒有城牆?”張商英又問道。
“張公,這裡與宋朝不同,隨時面臨著蕃人蠻人的入侵,所以需要建設大量城牆堡砦。但這裡是一個個大島,除了零散的土著人外,沒有大的危害勢力。一旦建設城牆,花費多,而且牆裡牆外,將大夥強行分隔開來,牆裡的人就會失去共同抵禦土著的責任心。”黃和解釋道。
兩人時不時地說著話,葛少華卻一直沒有作聲,但他心情很激動。
王巨臨行前,給他寫了一封信,以前王巨招收的許多門客,都帶到彼岸擔任各個部司以及各市主要官員了,或者管理著龐大的商業。如果成立公司,王巨手下這個公司乃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盈利率放在國家當中,也能排到前五位。
但有幾個人留了下來,如韓韞,如協助章楶的幾個門客,不過這些人,也將陸續一一從雲南路撤到彼岸。另外還有葛少華。實際葛少華也想去彼岸,哪裡才是他的家,而在宋朝,特別是輿論未扭轉之前,葛少華所到之處,都會遭受著無形的排斥。
因此王巨刻意寫信給他,再忍上幾年,到時候向朝廷提出致仕,然後再去彼岸。
看著岸上一張張帶著笑容的臉,葛少華心情很激動。
“看來移民在這裡生活得確實不錯,”張商英說,他又道:“到那邊看一看。”
說著,走向東南幾里外的一處所在,在這裡有許多工棚,去年遷移過來的移民大多數先安頓於此處。根據各人的情況,先行讓各個邸店作坊招聘,然後官府才派人過來安排。
許多移民已經安排好了,還有一些百姓,不過豐市派人送來許多食物,衣服,應當做得還不錯。最讓張商英感慨的是每一個移民都穿上了新衣服,這顯然是諸海客給的“福利”。
張商英心中想,移民多了,必然增加房屋,所以城市也一年比一年擴大了。
其實不僅是移民,王巨很早就派人下令,如果一對夫婦,能在兩胎外多生下一個子女,那麼一週年抓周時,官府會贈送相當於十貫錢的財物,如果長大成親,官府會贈送一對新人相當於二十貫的財物,以此獎勵百姓多生多育。
百姓生得越多才越好啊,因此這邊一對夫婦往往平均下來,能生下五六個孩子,所以從內部來說,人口擴張也很快的。
並且最早一批來的移民,他們的子女也開始長大成人了。
當然,在這二十年內,這邊仍渴望著從宋朝那邊遷過來大批移民。人口缺得太多。
就是未來一百年兩百年,仍需要彼岸大批的移民。不過那時候,人口欠缺不會象現在這般。
張商英沒有多想,說:“我們去州衙吧。”
得辦正事了。
幾人進了城,張商英忽然又說:“原來也有窮人啊。”
黃和在豐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