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率軍撤出遼東。
這導致了主戰派佔據了上風。
至於高麗,遼國暫時還真沒有想過要報復,頂多就是繼續恫嚇罷了。
這一次女真叛亂,雖然持繼的時間沒有史上磨古斯叛亂的長,但規模更大,幾乎席捲了大半個遼東,數萬名遼兵於這場鎮壓中失去了生命,也嚴重地拖累遼國的經濟。
再加上宋朝於西北咄咄逼人,那還有心思報復高麗。
同時出忽王巨預想的是,關於這次叛亂,無論怎麼掩飾,越來越多的遼國大臣已經懷疑宋朝實際暗中已經參與了。而且宋朝現在航海業十分發達,聽說已經抵達幾萬裡外的地區,那麼抵達遼東東北海濱地區還有何難度?
不過如何支援西夏,又發生了爭議。
有人就說直接攻打河北路,圍魏救趙,逼迫宋朝從西北撤軍。
然而又有人反對,雖然這些年宋朝於河北最前線沒有建設什麼堡砦,但於其前線卻陸續地建設了許多堡砦,而且訓練了許多邊兵。最前線的防禦力度可能削弱了,可是次前線防禦力度卻加強了,也就是實際厚度增加了。這個說法也有些道理,為了不招至遼國強烈的反對,最前線宋朝確實按照宋仁宗時的二次盟約,沒有怎麼建設。不過隨著王巨的提議,宋朝不僅在次前線訓練了許多邊軍,後來又陸續地建設了許多堡砦。特別是遼國第二次來勒索,這些堡砦都快鋪到了趙州、深州與河間府的南部。
遼國想出兵,很難將兵力迅速抵達黃河,那麼就不能對宋朝產生致命性的威脅,然而西夏堅持不了多久。西夏滅掉了,宋朝主力軍隊返回,遼國只能退兵回來。
但那個後果則嚴重了,這是遼國直接主動撕毀條約,輕則宋朝的五十萬歲納沒有了,重則兩國重新開戰。
如果那樣,本來就十分緊張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第二種說法,則是直接出兵西夏。
出兵西夏能佔據大義,你們宋朝說西夏是你們宋朝的故土,西夏國主向你們宋朝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