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兩邊,也湧來了許多小商小販,包括一些不入流的妓子,或者藝人。
前面圍著一大群人,段天水也擠了過去,看到中間茶棚裡坐著一個說唱先生正在說評書,說的是西北戰事。
宋朝弱啊,西北一場場大捷,怎能不振奮人心。
特別說唱先生說的這段乃是宋遼之戰,西夏不存在了,宋朝“征服”物件已經換成最強的國家遼國。
於是段天水也停了下來,與這些老百姓擠在一起,聽這個先生說唱。
他邊上的胥吏不由地苦笑,俺們這個主薄太有意思了。
不過就是這個胥吏同樣也聽入了迷。
斡特剌拿定了主意,開始緊急調動三軍了,畢竟興州城拖不起。
這麼龐大的兵力調動,也迅速被王章二人得知,兩人用快馬不停地來回通訊協商,終於制訂了一套很古怪的戰術。同時,王巨又抽出許多騎兵,潛回慶州,自慶州潛入前線,物資也隨著向北方轉移。
不久朝堂接到了訊息,當然,吵得不可開交了。
遼軍三軍渡過黃河,殺向夏州。
宋軍於七裡坪緊急築了一個軍砦,這裡原來是屬於夏州北郊的一個鄉鎮,現在這一片地區水土還沒有完全惡化,又有一條無定河的支流可以灌溉,由是成了西夏一塊寶貴的農業區,往北則是黃羊坪,雖沒有什麼河流,但地氣潮溼,至少對於南河套來說,是一塊豐美的牧場。
黃羊坪總體地勢平坦,無險可倚,時間又急,宋軍直接放棄了。
之所以在這裡建設了軍砦,正是不讓遼軍順利得到水源。
遼國這次發動的兵力數量可不少,十幾萬兵馬,但也不完全是戰士,還包括從僕與民夫。想一想,這麼多兵馬從河清軍兜到七里坪,中間還有一片大沙漠,天氣又是正熱的時刻,什麼水也喝光了。而且現在自夏州到宥州,都被宋軍嚴重催毀,西夏人自己都沒得吃了,也不可能供應遼軍糧草,所以遼軍還要自備大量糧草過來。這樣行軍速度就變得更慢……
人困馬乏的遼軍到達,看到宋軍扼守了水源,一個個眼紅了,三軍拼命之下,宋軍不敵而逃。
遼軍再度兵臨夏州城下。
有兩個有利的地方,城中的西夏百姓是支援遼國的,同時夏州城牆殘缺不堪。
然而問題是城中百姓即便支援遼軍,他們敢拿起武器與遼軍來一個裡應外合麼?況且阻卜人更窮,在與宋朝交接前,早將城中洗掠一空,就包括百姓家中的鐵器,大草原上真缺鐵啊。
現在許多貧困百姓還指望著宋朝救濟呢。
而城牆雖然殘缺不堪,終是城牆,遼軍兵渡黃河,宋軍就開始緊急修葺城牆了,真來不及的地方也築上柵欄,攻防戰開始。
但時間就有了。
斡特剌也在搶這個時間,甚至以為城中宋軍反抗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反抗,讓遼軍輕鬆的奪下夏州城才是不正常的。
於是他又分兵前去洪州城與宥州城,將兩城接受,得防止宋軍搶在他前面將這兩城拿下,那樣的話就不能及時對宋朝邊境構成威脅了。
兩方都認為贏來了時間,宋軍贏來時間是為了能順利安排兵力與物資,遼軍贏來時間,是搶在宋軍未反應過來之前,先行佔據三州之地……
而且斡特剌以為他手中的兵力足夠多。
確實不少,幾乎與蕭燕燕南下那次兵力相彷彿了。
但是如果關注北宋這段時間戰爭史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三國戰爭用兵規模越來越大。
先是北宋,宋太宗兩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規模大,第二次北伐動用的軍民達到了三十萬人,然後慘敗而回。隨後宋朝用兵兵力越來越少,特別是宋仁宗之時,即便定川砦慘敗,也不過數萬兵馬。到了趙頊朝開始升頭了,郭逵南下動用了三十萬軍民,無論怎麼解釋,這一戰郭逵確實出現嚴重失誤。再到五路伐夏,兵力達到五十萬!
遼國自從澶淵之盟後,沒有與宋朝交手,但伐高麗,以及後來的平女真,好幾次兵力多的驚人,五十萬,七十萬!
造成這個結果是因為宋遼立國時久,人口增加,因此能得到充足的兵源。
就象宋初,只有三百萬戶百姓,因此國家只有三十萬兵力,十來萬廂兵,十來萬禁兵,若是象現在這樣,各色兵種與後方的民夫達到一百多萬人,不提養不活了,百姓也無法農耕生產了。
但有一個國家很奇怪,那就是西夏,李元昊那麼緊張,先是吐蕃,後是宋朝,再後是遼國,每次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