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貨,所以他的教育引起轟動,許多有名氣計程車子都慕名來求學,但還屬於授學,非是宏揚經義,即便現在,他的儒學理論還沒有形成……

即便成家也很晚,直到三十多歲中了進士後才娶了郭氏。

然後文彥博授權他於相國寺坐虎皮椅開講《易》,再遇到程氏兄弟,才聲名大噪,進入頂級大儒行列,當然從那時候他開始真正反思儒學了。

文彥博乃是程勘的親家,張載來到程勘的治下,能不相互往來,或者通訊嗎?

因此他時間最長的職業還是老師。

豈能聽不出來它的意義?

等二妞與三牛將王氏版弟子規背完,王巨再上前一步,又拜,這是第二拜:“小子保安王巨拜見張公。”

復抬起頭說:“荀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於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然夫子又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為何有此差距?小子乃認為忠孝悌僅是一方面的關係,就是這天地,無陰則無陽,無暗則無明。因此忠孝悌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君仁臣忠,父母慈子女孝,兄友弟悌。例如比干侍紂王,無論他如何忠誠,避免不了還慘遭被剖心的下場。如杜相公之兄長,無論他如何悌,活不下去了,只好逃跑。只突出忠,君王避免不了就會驕橫,只突出孝,父母有時候未免會產生嚴重殘暴偏心行為,只突出悌,哥哥往往就不知道如何友愛弟妹。故夫子說邦無道則隱,這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是否如此,請張公賜教。”

其實它就是哲學中的對立與統一。

老子與易經裡也寫了一些,不過寫得不大清楚。象王巨這樣公開提出來,還是破天第一遭。

張載不由呆了一呆,不過他學問更好,立即反應過來:“君在前,臣在後,父母在前,子女在後,兄在前,弟在後,主次不明,如何治國立家?”

這也是一種說法。

那意思都象你這個小子胡幹一氣,國家那就亂了。

不過王巨心中大樂,這是不是在解惑,成功了一小步還是一大步呢?

第六十二章六拜(下)

王巨又走上前拜下:“小子保安王巨拜見張公。”

張載氣樂了,明白了,這小子乃是學毛遂與馮瑗呢。

好吧,看看你肚子裡有多少貨。

“夫子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小子一直不知道這個以直報怨是指以德報怨,還是以牙還牙。不過能愛人,能惡人,顯然非是以德報怨。於是孟子又說,側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所以上古諸儒家裡有才有了這樣的話,能收民獄者,義也。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夫義者,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奸者也。有大罪而誅之,簡。有小罪而赦之,匿也。簡,義之方也。匿,仁之方也。大夫強而君殺之,曰義。除去天地之害,曰義。小子不明,請張公賜教。”

只要稍懂一些儒學的人一起聽得目瞪口呆了。

這個義不是義,而是刑罰了。孔子的仁也不是仁,而成了潑婦般的以德報德,以牙還牙了。

安主簿哈哈大樂。

張載冷哼一聲:“是故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以人安人,以義正我。仁義包羅永珍,揀一葉曰知秋,但非是秋。摸一柱曰象,但非是象。儒家非是墨家的那種婦人兼愛,孟子也早罵過墨子了。但義也非法家的刑罰之術。義以仁為義之本,仁以義為仁之節。故以直報怨,乃是持公正之心,仁愛之道去處理恩怨,而非是以牙還牙。”

“小子受教。”

然後王巨再攏起袖子上前第四步,又拜:“小子保安王巨拜見張公。”

“能以一葉知秋,卻不能以一葉斷秋。故《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古今往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是因時地不同,傳化的方式不同。”

席間幾個讀書人又呆住了,這個毛孩子怎麼又將金剛經搬了出來。

難道是他踢館子的?

但又不象,張載點撥後,他沒有再辨,而是一拜後又提出下一面問題,而且是尖銳無比的問題。

第一拜那個三字言不提了,實際後面兩個問題王巨丟擲來,張載回答,兩人都沒有深講,不然就是這兩個問題,就能引出一場儒學大辨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