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更多的質子過來都是沒有意義的事,他們不會因為這個就變得安分守己,時間拖得越長,他們的準備越充分,在屬地的威信越高,儘管目前朝廷同樣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但是相比之下,朝廷的優勢更明顯,更有把握打贏這場戰爭。
別看秦有福這個人一副市井的樣子,可是對於時局的看法果真異常敏銳,而且每每能夠一針見血,直指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很多時候,往往看來是秦有福的無心之舉,但是仔細想一下,似乎卻別有深意,既給自己保全了面子,又非常小心的提醒了自己。想到這,康熙不由得想到這次秦有福與熊賜履之間的賭局,表面上看,這整件事情似乎無疑是熊賜履挑起的,若不是熊賜履抓住不放,秦有福也不會跟他打這個賭。但是往深了再想一想,當天在南書房即使沒有熊賜履的挑釁,秦有福也應該會仔細跟自己分析撤藩的利弊,熊賜履站出來的時間恰到好處,正好給了秦有福一個幫助自己下定決心的機會。回想起當天的事,別看熊賜履咄咄逼人,但是恰恰是因為這樣,才使得熊賜履一步一步落進了秦有福精心佈置的迷局之中,如果說是熊賜履首先提出的挑戰,不如說是秦有福精心設計的,熊賜履不過成了秦有福的工具而已,可惜熊賜履不但不知道,反而還興致勃勃的想狠狠的打秦有福一記耳光,卻不知自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鬧得個滿盤皆輸。
也難怪康熙會有這樣的想法,試想在當時的環境下,人們所接受的無外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底下有誰敢用秦有福那樣的態度跟皇帝說話?又有誰敢當著皇帝的面就跟朝中大臣打架的?秦有福又不是傻瓜,他難道就不知道這樣的態度有蔑視君王的嫌疑,安上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就要砍腦袋的?不!康熙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暗暗搖頭,秦有福這是故意這麼安排的,他這是故意想給朕留下一個不學無術、市井流氓的印象,這是他的自保手段,他這是擔心有一天會給朕留下一個功高震主的印象,怕朕會卸磨殺驢,此人的心計非同一般,確實是個棟樑之才。有了這些概念,康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秦有福當初死都不願意當官,甚至願意當個下九流的商人,目的恐怕就是這個。若不是他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才幹,一般人還真被他的表現給迷惑住了。
聯想到這次秋操,秦有福表現得更是可圈可點。一方面他積極準備,拿出了大量先進的火器兵刃,甚至誇下海口,願意以一當百,對抗大清最精銳的八旗兵,另一方面,他又表現出來對錢財無比的貪婪和對時事的無知。就連朕在皇宮裡都知道,京城幾家大戶聯手開盤,賭熊賜履跟秦有福的這場攻防之戰,難道他這個天天迎來送往的當事人會不知道麼?就算他真的不知道,他有必要問索額圖借錢,然後透過納蘭明珠的手投注麼?他這是明白著要告訴朕,他不過是一個最下等的市井之徒,所為的不過是些阿堵物而已,再看看他透過喜公公告訴自己,讓自己將三藩的人帶了來觀看秋操。這麼大的事情,留在京城的那幾天他就不會親自告訴朕?想一下吳?那天提出的攤丁入畝的事,若不是秦有福說出以地定稅,吳?一個七品的縣令如何敢做這麼大的一片文章?明明是自己的主意,而且已經考慮多年了,早就成熟了的想法,可他偏偏一直讓吳?壓著,直到鰲拜倒臺才敢借了別人的手拿出來,難道他不知道若是朝廷採納了這個意見,有功之人會封官進爵,甚至萬古流芳麼?不是的,他就是想讓朕覺得,他不過是臨時起意,是率性為之,並沒有什麼深意。
聯絡到今天的這場群豬飛奔,明明秦有福是早就準備好了的,連如何排程這些豬都考慮到了,可是他卻情願當著如此眾多的王侯將相、文武大臣當一個跳樑小醜,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不想讓人認為他是個權臣,是個有心計的人,他這是想將自己隱蔽起來,讓自己始終處於安全的位置。想到這些,康熙不由得有些感慨起來,相比之下,秦有福比那些滿口忠君報國、仁義道德的滿漢大臣更忠心,更沒有野心,更能站在朕的立場上為朕分憂解難,這樣的人才是朕的良師益友,真正的忠君愛國之士,可惜秦有福志不在仕途,就連現在的五品頂戴都是強加給他的,這使得朕這個當皇帝的都不知道該如何獎賞他的功勞。秦有福應該早就想到了這一切,所以當初明確提出只當顧問,不如六部躬親,不列大清官吏序列,為的就是讓朕賞無可賞,升無可升,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且不說康熙腦海裡閃出了那麼多的念頭,如果秦有福知道康熙會這麼想,怕是做夢的時候都會笑出聲來。秦有福那裡知道,只不過因為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實在是不敢當官,生怕用不了幾天就給別人拆穿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