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就是升官唄,比如給吳三桂封個大官,比如遼東巡撫,薊遼督師神馬的,而且,崇禎心裡也清楚,遼東的將領唯一一個表現尚可的,也就吳三桂了。
可是吳三桂卻萬萬不能做這個薊遼督師。
為什麼?
因為祖大壽投降了皇太極,成了清朝的功臣,而現在啟用吳三桂為薊遼督師,對於多疑的崇禎皇帝來說,是不可能的。
因為祖大壽和吳三桂除了戰友關係之外,還有一層人盡皆知的親戚關係。
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親的!
“此事暫緩。。。”崇禎說完,一陣咳嗦。
內閣首輔薛國觀突然跪地,說道:“陛下,遼東之事緊急,此事拖延不得。”
崇禎臉色一陣潮紅,再次咳嗦一陣,朝諸臣擺擺手。
一旁的太子朱慈烺大怒,站出來指著薛國觀道:“我父皇有恙在身。何至於苦苦相逼,閣老大人稍待片刻!”
薛國觀不由得對朱慈烺多看了一眼,也不便和這個年紀才十幾歲的孩子較真,只說了四個字“茲事體大!”便不再言語。
崇禎咳嗽完。稍微調整了一下呼吸,說道:“無妨,薛愛卿莫要見怪!”說話間,伸手將太子朱慈烺拉倒自己身後。
哪知道小太子氣嘟嘟的一撇嘴,指著薛國觀說道:“兒臣。兒臣要彈劾薛國觀!”
“什麼?”崇禎被太子逗樂了,笑了幾下,道:“兒臣,你現在還只是兒,不是臣!薛愛卿乃是國之棟樑,替君父分憂理所當然,太子為何要彈劾他?”
崇禎的心裡還以為太子因為自己身體不好才對薛國觀不滿,沒想到這貨卻說出了另外一件事:“要不是這個傢伙挑唆君父,我弟弟怎麼會夭折!”
說的正是崇禎問武清侯李國瑞藉助的事情。
崇禎聽了以後,心裡像是被什麼東西擊了一下似得。突然又覺得心慌意亂。
“咳咳!”
“陛下!”看到皇帝咳嗦,王承恩趕緊過來。
崇禎擺了擺手,說道:“朕無妨,你先送太子會慈慶宮,還有,詔群臣來偏殿裡,議一議薊遼督師的人選。”
“是,陛下!”
王承恩帶著太子走後,大殿中戰戰兢兢的群臣方才出來,依次進入偏殿中。
皇帝坐在床上。臉色蒼白如紙,等群臣見禮完畢,道:“諸位愛卿,遼東之地盡失。吳三桂獨守孤城山海關,難以支撐持久,朕意其督師薊遼,諸卿有何議?”
隨著崇禎問話的丟擲,下面的群臣就像炸開了鍋一樣,有的說吳三桂合適。有的人反對。
說他合適的人理由基本上都差不多,無非是力戰皇太極有功,獨守山海關孤城而已。反對的人理由則是和崇禎皇帝心中所想一樣:他是祖大壽的外甥,萬一叛變的話,皇太極就可以率軍直搗京師了。
說了半天,誰也沒有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崇禎皇帝不禁有些煩躁,正想把群臣趕出去,突然發現偏殿的角落裡站著一個眯著眼一言不發的瘦弱老者,心中一亮。
“侯愛卿,為何一言不發?”崇禎皇帝的目光,透過眾人,落到了老者身上。
老者姓侯,叫做侯恂,河南商丘人。
崇禎之所以看到這貨的時候眼睛一亮,是因為想到了這貨的本事:識人。
侯恂自己本身沒有什麼太過出眾的才華,可是有一樣,眼光很準。
比如他第一次見到圓嘟嘟的時候,圓嘟嘟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然後他推薦袁崇煥去遼東守邊疆,後來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圓嘟嘟。
他第一次看到左良玉的時候,左良玉在他的手底下當兵,額,不,左良玉只是他手底下的一個雜役,負責收拾候大人廚房,然而,候大人提拔左良玉為裨將,後來左良玉南征北戰,牛逼哄哄的把張獻忠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這麼一個目光獨到的人,到現在為止不發一言,崇禎覺得有必要問問他的意見。
侯恂被皇帝大人親自詢問,再也不能裝聾作啞,嘆了一口氣,跪在地上說道:“容臣問一句,陛下是想將建虜阻擋在關外,還是想要收服遼東?”
崇禎聽了,眼睛一亮,道:“怎麼講?”
侯恂不敢在皇帝大人眼皮子地下賣關子,如實說道:“若是要守住山海關,吳三桂足矣,而且臣認為他不會反。”
為什麼不會反,侯恂說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吳三桂的老爹吳襄就尼瑪住在京師,他是和老爹親還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