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是開船到遼東地區,然後轉陸路,這條路走起來就頗費時日,不但山路多,而且也不太平。
然而朱常淵卻選擇了第二條路。孝和郡主問他原因,他只是微微一笑,神秘的說道:“錦州那邊有人欠了我一筆銀子,我前去要債,順便去阜新瞅瞅!”
“阜新在那?”破虜問道。
朱常淵一愣,隨即想到阜新在明朝的時候還沒有建市,隨口道:“沒事,我就隨便說說。”
一艘不大不小的帆船,順風順水,在海上航行四天的時間便衝過遼東半島,來到錦州城不遠處的一片海域。
船上除了朱常淵、破虜和孝和郡主以及兩名侍女之外,還有十幾個開船計程車兵。朱常淵棄船登陸,讓士兵們將大船開回到日月島,自己帶領四人上岸。
找到一處村落,花重金購買了一輛馬車,暗中將那拉車的馬換成自己從系統中帶來的馬,帶領幾人一路北行,兩天的時間抵達錦州城下。
錦州,是大明與建虜交接處的一座孤城,之前駐守大淩河的時候朱常淵就來過,不過那次匆匆而過。
“進去吧,正好我們身上都沒有銀子了,去找人要債!”朱常淵臉上微微露出笑意,拉開馬車上的窗簾,對在前面趕車的破虜說道。
第110章吳三桂吐血
錦州,位於寧遠以東,是通往遼東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頂點小說,可以說是明軍只要守住了錦州,就等於是守住了大明的門戶。
朱常淵一行人進入錦州城中,遇到阻攔計程車兵只需要出示一下身份說明,很快便透過。此來和之前被吳三桂逼得無法容身有天壤之別。
皇太極從錦州撤軍已經有一個多月,毀壞的城牆也被明軍重新修復一新。現在的錦州城中,不但有大明帝國三萬守軍,還有吳三桂從山海關帶來的六千關寧鐵騎。為的就是要死守錦州,怕皇太極去而復返,錦州城得而復失。
好在,皇太極現在並沒有興兵攻打錦州的打算,他的精力已經全部用在了皮島之上。這讓在錦州守衛的吳三桂送了一口氣,不過同時也有些替吳應龍擔心。
吳三桂是深諳兵法之道,知道吳應龍此次絕無取勝的可能,但也不會坐視不理,畢竟是自己的子侄,再者皮島現在也是明朝的地盤,還是要支援一下的。
派兵就不用了,吳三桂手下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水兵,只得給吳應龍送去一些軍用物資,同時給登萊巡撫楊文嶽寫了一封信,請求他支援皮島。
煩心事一大堆還沒有頭緒,猛然聽到下屬來報,說是朱常淵進城了,吳三桂的眉頭不由得皺了皺,說道:“我不是託人將他弄到京城去了嗎?怎麼來錦州了?”
隨身親兵問道:“那將軍見不見他?”
“不見!”吳三桂嚴詞拒絕,上次將朱常淵這貨逼得遼東無容身之地,現在見他難道要跟他道歉,開玩笑。
可是,他不見也不行了,因為朱常淵已經率領著破虜一路闖了進來。
“吳將軍,在下進京赴任路過錦州求見,怎麼就不見了呢?再怎麼說,我也是您的手下!”朱常淵帶著破虜,優哉遊哉的出現在了吳三桂的視線裡。
吳三桂的臉色很黑,看著朱常淵冷哼一聲,道:“那可要恭喜大人了。”轉過頭將手中的書卷放在桌子上,對身邊的親兵說道:“請朱大人進來飲茶。”
朱常淵抬腳進門,絲毫不客氣的一屁股坐在吳三桂對面的椅子上,臉上微笑,口中道:“我也要恭喜將軍,錦州城失而復得,恐怕將軍馬上就要督師薊遼了吧?”
聽了朱常淵這句話,吳三桂的臉色稍微有些緩和。自從吳阿衡戰死以後,朝廷遲遲沒有下文,也不知道這薊遼總督的差事會落到誰的頭上。為了這事他沒少進京活動,但是卻沒有人能個他打包票,因為薊遼督師的人選,要皇帝欽定。
朱常淵接過親兵遞過來的一杯茶,仔細的品茗,眼睛卻不時的打量著吳三桂:這貨明明才二十餘歲的樣子,卻生的高大威武,濃眉大眼,一看就是軍人。
“大人包含,軍中無酒,只能以茶代酒。”
“無妨,我來也不是為了與你飲酒。”朱常淵也不在意,將茶杯輕輕的往桌子上一放。
“這麼說來,大人找我是有別的事情?”吳三桂眉毛一皺。
“無事不登三寶殿,找將軍自然有事。”朱常淵從椅子上站起來,伸手向後,破虜遞過來一個卷軸,朱常淵接到手中緩緩開啟,然後又遞給吳三桂道:“臨行在即,有一點不得不說明。我軍中將士三千人,本屬遼東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