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根本原因。然而事實上,這老神棍在假死將福王送回京城之後,便隻身前往草原,潛伏了起來。
正因為有他十幾年的奔走調和,兩邊的合作才進行得那麼順利。
趙瑾之本以為許天師對三王子而言,就是福王派來的代表,但審問之中卻發現,三王子將許天師看作心腹,而在他眼裡,這一次許天師進入大魏,就是為自己謀劃奪取城池之事。
這也是許天師在埋伏趙瑾之失敗之後會選擇出關的原因,他要去找三王子。一方面大魏境內已經不安全,無法落腳,另一方面,三王子不在計劃之中的出兵也有些令他惱火。
他只是沒想到,趙瑾之會那麼瘋狂,居然在這個季節直接率軍出關,結果恰好把自己給堵在了路上。
事實上,不管是三王子還是福王,對許天師的認知都是一心為自己辦事的忠僕。但到這時候,趙瑾之已經對這種說法有些懷疑了。或許對許天師而言,他既不忠誠於三王子,實際上也不是福王的人,這兩個人都只是他手裡的棋子,為了達成他的目的而培養出來。
這份心機手段和隱忍佈局,簡直令人心驚。趙瑾之慶幸自己當時沒有聽他說話,而是乾脆利落把人殺了。否則以這老頭的習慣,肯定還在京城這邊佈置了什麼後手,甚至他本人的三寸不爛之舌也能成為自救的工具,說不定還要掀起多少風浪。
得到這些訊息之後,趙瑾之就直接將三王子移交給了內衛。
反正他們過來的目的也就是找到福王確切的罪證,同時保護一下趙瑾之的人身安全,這件事正在他們的職責範圍之內。至於他們要怎麼上報,虞景會怎麼做,就不在趙瑾之操心的範圍之內了。
因為這有些出乎意料的成果,所以虞景對趙瑾之都和顏悅色了幾分,之前他對趙瑾之那麼幹脆的弄死許天師還有些不滿,知道這些之後,仍然很不滿,卻是覺得許天師死得太輕易了。但這種人只要稍微有一點機會便可能死灰復燃,不得不防,所以人死了,虞景也更放心。
至於獻俘的過程,更是弄得聲勢浩大。既是張揚國威,同時也是想看看胡國的反應。
現在胡國當政的還是年邁的胡王。為了臉面,他們不可能任由王的子女流落在外成為俘虜。而且那上萬計程車兵對人煙稀少的胡國而言,也是無法承受的損失。所以他們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而一旦他們派遣使者過來談判,想要贖回俘虜,到時候大魏就可以開價了。
這種政治上的手段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不但是能夠宣揚國威的作秀,同時也能夠削弱胡國的國力。胡國這些年來沒有來犯,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老實了,而是因為立國之初,高祖和武皇帝將他們打怕了。尤其是武帝,曾經深入草原,追著蠢蠢欲動的胡人跑了上千裡,讓他們只敢龜縮在草原腹地。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和休養生息,胡國的國力已經有所提升,未必沒有再用大魏磨磨刀的意思。而藉由贖回俘虜的機會將他們打壓下去,對大魏而言,自然也好處多多。
至於福王,虞景在公佈了他的種種罪證之後,便直接賜了一杯毒酒。通敵叛國是死罪,而且是誅九族的那種。福王的身份特殊,當然不可能株連,但也不可能留下他的性命,所以一杯毒酒讓他留個全屍,已經是虞景仁慈了。
就連朝臣也說不出反對的意見。畢竟這一次的事情牽連實在是太大,不單是謀逆,還有其他事情混雜在其中,若開口替福王求情,一不小心恐怕自己也會陷進去。
西北方面,以衛霖為首的官員被內衛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虞景又及時的拿出了罪證,所以事情也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軍中雖然也有些動盪,但畢竟罪證確鑿,又只誅除首惡,在中低層將領的安撫之下,並沒有出現大問題。當然,要讓事情過去,只能等待時間了。幸而胡人這個時候也不敢輕易來犯,否則如今的西北,還真未必有抵擋的實力。
只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官員們殺的殺撤的撤,還有一部分被調離,使得整個西北官場空了下來,急需官員填補這個空白。
而這個時候,春闈也正好開始了。
為了選拔出一批中低層的官員,這一次的掄才大典,虞景決定多取一部分進士。往年的進士人數都在三百左右,包括一甲三人,二甲一百人,三甲無定數,具體看個人文章如何。而這一次,虞景打算取中整整一千名進士!
這個訊息一傳出去立刻引起軒然大波,許多本來沒打算參加這一屆科舉計程車子都紛紛趕到京城參考。畢竟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萬一自己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