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字都不提。而上一封半個字都沒有提到的胡人蹤跡,倒成了這一封的主要內容。兩相印證,豈不有趣?何況,既然胡人是從長寧關來,圍攻寧遠軍城,那麼上一封指斥冠軍侯勾連胡人的話,就很多餘了。”清薇道。
既然胡人現在才出現,那麼西北的官員們之前是怎麼知道趙瑾之勾連胡人的?沒有見到胡人的影子,那麼就只能是從書信之類的地方得到訊息了,但這證據卻始終沒有被送過來,可見根本沒有。既然沒有,那麼上一封奏報就是在作假。
既然之前的奏報是在作假,那麼清薇的判斷就還是正確的。
西北本來沒有胡人,所謂急報完全是自導自演。結果現在胡人當真出現,他們才想著順水推舟。
其間的差距,清薇相信虞景能想明白。
果然,虞景的臉色緩和了許多,但還是道,“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胡人的確出現的事實。而且他們選擇的時機和地點都如此恰當,不得不令人生疑。”若無人通報訊息,胡人怎會此時出兵?
清薇寸步不讓,“但是能夠在這個時候勾連胡人的,並不只有趙瑾之,不是嗎?”
“啊……”虞景有些意外,往後靠了靠,腦海中自然的浮出一個人來。
福王。
其實在西北的戰報送來,局勢發生變化之前,虞景最防備的就是福王,同時也覺得西北的事情或許有他的手筆。只是後來形勢一轉,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倒是顧不上他了。
然而有些事身處其中的時候感覺雲裡霧裡,看不分明,但只要撥開迷霧,其實是很簡單的。
相較於趙瑾之,福王當然更有勾連胡人的需要和本錢。
畢竟他身為一個有野心的叔王,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弱點在於,他沒有兵權。哪怕他再聰明,智計過人,但要達成自己的目標,手裡沒有軍權,就很難在關鍵時刻形成震懾之勢。
比如慶王之前謀逆,就策反了龍驤將軍賀固,這才能將虞景堵在宮中,險些就讓他功成。但也是經過了這件事之後,虞景對此有了防備,重新調整了皇城的守備方式,同時也藉此機會,對整個上四軍進行了一次清洗,所以再想下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但他這種處境,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鑑。
在前朝立國之前,中原大地上曾經經歷過一次歷時很長的分裂和內戰,當時西北曾經建立過晉朝,而晉朝君主上位的方式,數百年來一直為中原漢人所不齒,因為他曾經向胡人借兵,並在登基之後將西北大片土地割讓給了胡人,甚至與胡人約定為父子之國,胡國為父,晉國為子!
在中原這片土地上,數千年來,從來都是番邦小國朝拜附屬,自願為兄弟之國或父子之國,但中原的國家不論是哪一朝當政,永遠都是那個佔據主動和強勢地位的。所以晉朝便成了整個中原漢人之恥,被人唾罵至今。
但是,撇開民族大義和屈辱不提,至少他建立了晉朝,當上了君主,不是嗎?
何況條件是可以談的。在晉朝之後,有不少國家都曾經向外借兵,但也不是每一個向外借兵上位的君主,都會落到這樣的罵名。所以如果福王暗中勾連胡人,藉助他們的勢力上位,是很有可能的。
只要回頭去想一下福王的所有安排,問題顯然就很明白了。
在內,他於宮中安插釘子,利用日食的機會來刺殺皇帝並引導輿論。如果不是因為早有準備的話,日食降臨的時候,虞景絕不可能及時作出反應。若是刺殺成功,福王便是最有可能上位的。
當然,朝中肯定也會有大臣懷疑他,反對此事。但若此時胡人陳兵邊境,朝堂需要穩定,勢必不可能因為此事影響大局,便也只能暫時尊奉他這位新帝。而只要在對胡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他就能夠從容佈局應對,將朝堂掌控在手裡。
就算當時虞景身邊有人保護並沒有被刺殺成功,其後的收尾工作也會讓人非常頭疼。因為日食加上皇后產子之事,會讓虞景在民間的聲望大跌。這時胡人再出現在西北,虞景便會陷入內外交困之中,到時候福王再要佈局,就會容易多了。尤其是朝臣中肯定會有一部分對他失望,轉而支援福王。
現在京城這邊的佈局已經被徹底粉碎,所以,福王這是孤注一擲,要除掉趙瑾之,斷他一臂?
這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福王的安排十分謹慎,雖然虞景這段時間已經拔出了不少他安排的人,但是卻始終沒有一條線牽連到福王身上。萬星觀那邊倒是有些聯絡,但日食是天象,不是對方的安排,虞景也不可能以此給他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