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明大夫致謝。”
李顯這意思已經是很明顯了,就是要送客,即便是一個普通人都能聽得出來,明崇儼如此精明的一個人,又如何聽不出來?只能苦笑著說道:“如此,小道便告辭了,唉,喪失瞭如此良機,小道為大王感到可惜。”
明崇儼一邊搖頭輕嘆,一邊離開了李顯的王府,之後又迅速的來到了武后的宮中,將這一切都詳細的告訴了武后,卻聽得武后點頭說道:“如此看來,我這顯兒雖然脾氣倔了一些,同時又在軍中頗有聲望,卻並無野心,倒也有可取之處,然而如此一來,太子之位便落在了李賢那廝手中,嘿嘿,那廝的脾氣剛烈,權力慾也極強,同時又素與大姐一家親近,對於這一家三口之死一直耿耿於懷,日後自是不會甘心大權旁落,勢必要與我爭個短長,我看這麻煩恐怕不會小啊。”
卻聽得明崇儼笑道:“雍王雖有氣運在身,然則並無天命,實在不必擔心,小道看來,他最多不過五年光景便會失去氣運,然則此人心機深沉,頗有城府,或許會為天后帶來極大不便,這一節卻不可不防。”
明崇儼雖然口中如此說,心中卻是在輕輕嘆息:“本來我還想著讓李顯幫我度過這一劫,如此看來希望不會很大了,不過你若以為就這樣我就不能繼續計劃了,那才是蠢貨,等著吧,我還會再回來的,而到了那時,就算你李顯得了天下,我也一樣會給你攪他個天翻地覆。這大唐的無限江山,終究是我的。”
第187章意氣風發的李賢
大唐上元二年(六七五年)六月戊寅,高宗下詔,冊封雍王李賢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不久又下令皇太子李賢監國。
與此同時,高宗還下詔,拜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樂成侯劉仁軌為左僕射,依舊監修國史,道國公、檢校太子左中護戴至德為右僕射。中書門下三品、大理卿張文瓘為侍中兼太子賓客,張文瓘在任大理卿期間執法嚴明,上任半月,斷處疑案四百餘條,無不允當,自是人有抵罪者,皆無怨言,文瓘身患疾病,囚犯們一起為他齋戒祈禱,希望其身體趕快好起來,當時皆稱其執法平恕,以比戴胄,現在大理諸囚聞文瓘改官,一時慟哭不已。
除此之外,高宗還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甑山公郝處俊為中書令,監修國史如故。吏部侍郎、檢校太子左庶子、監修國史李敬玄為吏部尚書兼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依前監修國史,拜薛仁貴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又拜左丞許圉師為戶部尚書。
九月丙午,又命宰相劉仁軌、戴至德、張文瓘、郝處俊併兼太子賓客,由此可見高宗對於李賢寄寓了厚望,希望李賢能夠做好這個皇太子。
當然高宗這一次的調整可以說是一種相對平衡的舉措,不僅將他最為倚重和信任的郝處俊提升為首席宰相(中書令、兼修國史),還將自己麾下的大將薛仁貴也提升為宰相,這樣使他在政事堂的話語權加大了不少,同時又將故太子李弘的親信戴至德、張文瓘等人進行調整,一方面制約了武后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自身的掌控力,因為在高宗看來,受到武后打壓的戴至德和張文瓘等人現在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也只能向他這個皇帝靠攏。
當然,為了照顧武后的情緒,高宗又對武后的親信李敬玄進行了調整,不過這所謂的調整也只是提高了對方的品級待遇而已,權力實際上沒有變,但是他將武后的另一親信許圉師提升為戶部尚書,這絕對是對武后的重大妥協,根據李顯猜測,這肯定是武后又動用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
而除了一個宰相李敬玄,一個正三品的大員許圉師之外,武后麾下還有兵部侍郎蕭德昭、刑部侍郎張楚、諫議大夫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金部郎中盧律師、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右領軍衛中郎將程務挺、左金吾衛中郎將丘神績、右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右衛大將軍泉男生、左領軍衛大將軍慕容諾曷缽、左監門衛羽林長史李湛、以及昭文館直學士元萬頃、範履冰、劉禕之、苗神客、胡楚賓等人,權勢不可謂不大,除了宰相的數量略少之外,已經全面蓋過了新任皇太子李賢的力量。
尤其是在軍事力量方面,李賢幾乎就沒有什麼可以控制的力量,可不像武后那般,麾下掌控了大量的將領,甚至有的還是歷史名將,比如黑齒常之、程務挺等人。
而這還沒有算武后的四個侄子宗正卿武承嗣,太常少卿武三思,將作少監武懿宗和少府少監武攸暨。他這四個侄子如今可都是身居要害,權力之大連皇太子李賢都為之忌憚。
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