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能夠苟活下去,所以他連忙率眾來到陣前,丟下武器,跪倒地上,對著李顯說道:“大王饒命,末將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大王天威,還請大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饒了末將一命吧,大王之恩末將日後定然銘記肺腑,結草銜環以報。”
但見李顯點了點頭說道:“既然爾等願意歸降,本王亦不再計較,饒了爾等性命便是,只不過爾等人數眾多,若不加以約束,萬一四散而逃,本王該往何處追去?因此本王需要上了綁繩,爾等放心便是,只要到了軍營,吾便放了爾等。”
“但憑大王處置,末將不敢反抗。”贊婆垂頭喪氣的嘆息了一聲,心中滿是悔恨,如果自己之前能夠和將士們分開之後四散逃走,也不至於淪為別人手中的俘虜,可事情已經發展到了今天這一步,再後悔還有什麼用?
“好在我今日保住一命,待得日後二兄、大兄與大唐議和,吾自然便會被放出。可恨的賊子李顯,竟把我逼到山窮水盡,待得日後,吾定然要向你討回這個公道!”贊婆表面上對李顯恭謹無比,可內心裡早已種下了復仇的種子。
可是令贊婆震驚的是,就在他們盡皆被唐軍上了綁繩之後,忽然聽得李顯說道:“於道邊不遠處挖掘大坑,將這般吐蕃人盡皆坑之。”
所謂坑殺,指的就是活埋,饒是贊婆再鎮定,這時候也不由得慌了神,連忙向李顯企命,待得遭到拒絕後又破口大罵李顯不講誠信。
卻聽得李顯嘿嘿冷笑道:“當初爾等違背諾言,擅自背叛我大唐,攻我安西四鎮,殺我百姓,搶我財貨之時,可曾講過誠信?我李顯一向只對人講誠信,對於禽獸也講誠信,豈不又是一個食古不化的宋莊公?不必多言,爾等死期已至,無人能救,要怪只能怪爾等,竟敢將魔爪揮向我大唐,最後,借用漢代陳湯的一句話正告爾等,犯我強唐者,雖遠必誅!”
第142章出征烏海
李顯這一戰真可謂是大獲全勝,甚至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蹟。以萬餘弱旅對抗二十萬大軍,非但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令敵軍傷亡大部,而且令敵軍自主將贊婆以下的各級將領無一能夠逃亡!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將士選擇了投降,李顯也沒有把所有的降兵都像贊婆所率領的那些將士一般進行了坑殺,而是留下了五千名出身於吐谷渾的將士,算是給想要復國的吐谷渾王和他的妻子、大唐的弘化公主一個面子。
且不說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在看到原本有數十萬壯士的吐谷渾如今只剩下了這五千名士兵之時的鬱悶心情並向高宗上書放棄復國、願將吐谷渾故地變成唐朝統治的州縣,單說李顯這一次以萬餘大軍火燒吐蕃大營,破了其二十萬大軍,不僅解了大非川之圍,而且還能夠助正在烏海作戰的薛仁貴大軍解了燃眉之急,在軍中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之後揚名西域各地,軍中將士盡皆承認他是新一代的大唐軍神,就算是比起薛仁貴絲毫不會遜色。
不過李顯的狠辣也在西域各地之中被到處傳揚,這導致那些原本對大唐蠢蠢欲動的部族再也不敢亂來,生怕他們會像贊婆所統率的那二十萬大軍一般落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而那些對大唐有些蠢蠢欲動的部族和將領之中,就有阿史那道真。可是經過和李顯一道打過這一場大仗之後,阿史那道真再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他自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贊婆,而突厥能夠召集和集結的軍隊也不可能會達到二十萬之巨,如今連勢力如此強大的贊婆都有這樣的下場,他若是敢於存有非分之想,料想將來的下場恐怕連贊婆都不如。
所以,從此之後的阿史那道真規規矩矩,完全忠誠於大唐,終其一生也在沒想到過要反叛大唐的念頭,而如果誰向他提出和李顯做對,他總能想到大非川吐蕃軍營中那一具具被燒焦的屍體和被活活坑殺的贊婆,從而再也不敢升起一絲和李顯作對的勇氣。
除此之外,唐軍之中原本還有人對李顯強行奪取郭待封手中兵權一事深感不服,認為李顯之才比不得郭待封,根本無法保證唐軍取得勝利,可是經過這一戰,他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當初李顯對於吐蕃大軍的動向判斷的十分準確,現在又能率領區區萬餘人大破二十萬敵軍,這樣的人物又哪裡是郭待封能夠比得了的呢?
所以,所有的將士都對李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現在對李顯可以說是敬若神明,就算是讓李顯讓他們上刀山下火海,他們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這就是信任的力量!一個人只要獲得他人的信任,不管你做什麼他都認為你是對的,而反之的話,就算你做的再好他也會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