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吧。”
李顯這才反應過來,笑著說道:“名字取得很好,不用再改了,你,你,以後若有什麼困難,只管說便是,你放心,蘭兒雖然離開了,我定會另派幾個得力的侍女來照顧你。唉,只要再熬上幾年,待得孩子長大了,你和孩子都可以正名分了。”
“呵呵,正名分?不知這再熬上幾年該是幾年?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只要我的孩子能夠成為你的兒子,我還在乎什麼名分?”
楊玉舒心中暗暗苦笑不已,但卻什麼都沒有對李顯說,她只是冷淡的說道:“我累了,該休息了。”
李顯聞言,也只能又囑託了幾句,然後離開了,雖然他在一出門就聽到了楊玉舒輕輕的抽泣聲,但是卻沒有再作停留。
就算停留又能如何?他現在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事情公開的,因為這對於他、她和孩子都沒有任何好處,只能招來災禍。
“我所欠你母子的,只能等到以後即了帝位再好好的補償了。”李顯輕輕嘆了一口氣,無言的離開。
大唐咸亨二年正月十七日一大早,宮中就傳來了一個喜訊,周王顯由於之前臨幸了一位宮人,結果導致納宮人懷有身孕,並於昨晚丑時生下一子,那宮人由於難產竟然不幸身亡,索性所生之子安然無恙,於是大喜之下的高宗下旨,追封宮人吳氏(並無此人,自然是“無氏”)為周王側妃,為嫡長孫取名重照,封為臨淄王(郡王),大赦天下。
第168章檄冀王雞
大唐咸亨元年正月二十五,高宗與武后率黃門侍郎、甑山縣公、同中書門下三品郝處俊以及博陵縣男、中書令閻立本前往東都,留下中書侍郎、道國公、檢校太子左中護戴至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知左史事張文瓘及中書侍郎、校檢吏部侍郎李敬玄等輔佐皇太子李弘監國。
這一次高宗和武后返回洛陽,除了太平公主之外其餘諸子全部都沒有帶走,所以李顯和兄長沛王李賢、弟弟冀王李輪(李旭輪,即李旦)等盡皆奉命留在了長安。
而在失去了父母約束下的兄弟三人開始為了名利而展開了各種明爭暗鬥,一場好戲就此開鑼。
李顯由於之前曾經受過皇太子的壓制,同時還為皇太子出了一個收買名聲的主意,雖然這個主意令皇太子損失慘重,但畢竟李弘有愧在先,所以這一次李弘並沒有針對李顯,至於自己那位八弟李輪生性柔弱,再加上年紀幼小,更是沒被他放在心上,因此這一回李弘主要將鬥爭目標放在了李賢的身上。
其實李賢這個人一直都很不安份,可以說是野心勃勃,渴望著推翻李弘,自己坐上皇太子的寶座,乃是李弘最為忌憚的一個人。
李賢這個人很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更相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深得高宗讚賞,高宗曾叫他讀論語,當他讀到“賢賢易色”(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這句話的時候,反覆誦讀幾遍,高宗很奇怪,就問他為何這句話反覆誦讀,卻聽李賢說對這句話很是喜歡。高宗就知道李賢尊重賢人,不重女色,心中大為歡喜,對其讚歎不已。
李賢在為人方面,也一直表現得很是謙遜,禮賢下士,恭敬有禮,再加上以王勃、公孫羅、徐齊聃、李邕等知名學者的輔佐,實力躍升得很快,朝中許多不得意的官員紛紛去投靠,一時之間賓客如雲,不要說是太子李弘,連武后都有些忌憚。
不過武后為了牽制李弘的力量,雖然本身對李賢不喜,但還是採取了放任自流的策略,根本就沒想著要去對付他。
這導致李賢更加的猖狂,尤其是在賀蘭敏之死了之後。
由於李賢出生在武后剛剛做了皇后沒多久,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他從小就沒在武后身邊,反而被姨母武順養大,因此和賀蘭敏之、賀蘭敏月兄妹的關係非常親密,因此這對兄妹也對他很是照顧,當初武后之所以下決心毒殺賀蘭敏月,也和這丫頭干預政治、企圖勸高宗提升李賢麾下名士徐齊聃為司列太常伯(吏部侍郎)有關。
而賀蘭敏之則是更加死心塌地的幫助李賢,他當初之所以和武后合作,不惜利用迷、奸的手段對付楊玉舒,以破壞皇太子李弘和司衛少卿楊思儉之間的聯姻,主要目的就是藉機打壓皇太子的勢力,以免讓李賢看不到希望。
除此之外,賀蘭敏之之所以如此痛恨李顯,甚至不惜採用暗殺的手段來對付李顯,除了自身與李顯的仇怨之外,也是看到李顯在軍中的威望不斷提升,隱隱威脅著李賢的地位。甚至賀蘭敏之之所以願意跟他九十歲的外婆做那苟且之事,都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