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當然,其他將領也都獲得了提升,王方翼被拜為夏州都督,唐休璟依舊為安西都護,然則爵位被封為酒泉郡公。
被提升職位的還有李顯麾下的王府衛隊二百人,這些人卻再度被分散到十六衛之中,很少有繼續留在李顯的王府中的,其中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要拆散李顯身邊的力量,以免李顯以為心腹,威脅武后。
雖然將士們對此很是不滿,李顯卻沒有絲毫怨言的勸他們接受詔令,並且為每一個將士都準備了不少的禮物,同時還鄭重地說道:“小王知道諸位很不捨,然則諸位離去也是勢在必然,如今太子謀叛,被逐出東宮,在此敏感時期,小王若是繼續掌著兵權,絕不利於國家社稷也,因此小王一回京,必然會被解除軍職,諸位雖是親衛,然則都是立下赫赫戰功之人,朝廷理當論功行賞,又如何能夠繼續護衛小王?這要是讓外人知道了,必然會罵小王藏匿功臣,用心不良。其實話又說回來了,我等雖然分離,然則只要心在一起,誰都沒法真正將你我分開,正如小王之前所做那首詩一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呵呵,諸位若真是心念小王,那就等到任之後,好好訓練士卒,帶兵打仗,令我大唐戰力獲得提升,到時候小王到是要看看,哪一位將士所帶的兵最英勇善戰!”
李顯這一番話對於這二百名將士無疑是最大的激勵,只見這些將士們全都慷慨激昂的表示,一定不會讓李顯失望,保證自己所帶的兵一定是最英勇善戰的!
李顯聞言自然是心中寬慰,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相信這二百人以後分散到十六衛之中,不出幾年就會帶出兩萬,二十萬甚至更多的精兵來,到那時候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數十萬雄兵盡皆應命,那武后縱然權傾天下,也定然要將權力移歸自己。
第253章正位太子
李賢的案子結束了,太子終於被扳倒了,然而武后卻並沒有徹底放下心來,首先,明崇儼之死讓他徹底失去了一條臂膀,更讓她感情上失去了依靠,其實武后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她竟然在中年時代對一個男人產生了如此真摯的感情,這份感情讓她欲罷不能,竟然好像是獲得了新生一般,覺得人生除了權力,竟然還能夠這般的美妙,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武后才對此事表現的尤為憤怒,在結案之後的當天就下令將趙道生凌遲處死。
而另外一個令她煩惱的原因則是,李顯的能力太強,如果立了他為太子,恐怕自己以後的日子更不好過,比李弘和李賢當太子的時候都更不好過,好在自己是李顯的親生母親,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只要李顯做的出格,自己作為母親,隨時都能給他扣上一頂忤逆的帽子,而這頂帽子就足以致命,實在不濟,自己仍然可以出手,想辦法將他的太子之位給廢掉,甚至像是對付李弘那般,一杯毒酒要了他的命。
在絕對的權力面前,武后從來不會顧惜什麼親情,以前不會,以後自然也不會。
不過在眼前,武后知道想要阻止李顯做太子,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因為李顯經過這幾次打仗,為國立下了大功,其聲望之高几欲蓋過自己這位天后,現在李賢被廢,他按照宗法制度已經成了嫡長子,無論是於情於理,都絕對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
既然知道阻止是絕無可能,武后自然也只能順勢而為,否則的話她可謂是費力不討好,不僅無法阻止李顯入主東宮,還落下一個嫉賢妒能的名聲。
所以,在李賢的太子之位被廢掉之後不到半月,武后就在一次朝會上對高宗說道:“半月前逆子賢因為謀反被廢去太子之位,然則東宮不可無主,臣妾認為周王顯相貌英武,且德行無虧,又多次立下戰功,有功於社稷,莫如立為太子,以安天下,不知陛下與諸愛卿意下如何?”
武后這一番話入情入理,聽得高宗和群臣頻頻點頭,只見高宗首先呵呵笑道:“朕所生諸子,惟有顯兒立身方正,志在國家,更有太宗皇帝之武略雄風,偏又孝敬父母,無論是德行還是才能皆是上上之選,唉,之前朕誤選了賢兒,致有今日之禍,不過顯兒得德行,朕還是放心的,相信這一次絕不會再讓朕失望,對了,眾卿以為如何?”
其實事情是很明顯的,連皇帝都這樣表態了,眾臣又能如何?自然也只能隨著皇帝的意,對李顯大加讚揚。偶爾有幾個受到武后的授意,對此大加反對的,立刻湮沒到了群臣們的吐沫星子之中,再也不能脫身……
“既然眾卿全都沒有異議,那就這麼定了,則一個良辰吉日,行冊立太子大典。”高宗見群臣再無異議,頓時感到意氣風發,用力地揮動著手,高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