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
大唐首席宰相、中書令裴炎勾結張虔勖、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謀反,按照法令予以誅族處置,太后武氏“因病”交出一切權力,並且在半年內隨著高宗遺體前往帝陵安葬,並且為高宗守靈。
前皇后王氏追封懿德皇后,恢復本姓,陪葬帝陵,其堂兄王方翼因破敵有功,拜為新成立的西域大都護府大都督,檢校兵部侍郎,封晉國公。
前淑妃蕭氏恢復淑妃爵位,恢復本姓,陪葬帝陵。
前太子李賢被證實是冤枉的,被追諡為章懷太子,其子李光順封為雍王,李守禮為邠王,李守義為永安郡王,其女為長信縣主。
已故西臺侍郎上官儀被證明是冤枉的,現在朝廷出面,為其平反,追贈中書令,追封荊州大都督,這時又傳來上官儀之子上官庭芝尚在人世的訊息,並有知情人說上官庭芝這二十年來遠渡倭國,並且在那裡做到了宰相級別的高官,而且勸誘倭王藩屬大唐,世代稱臣,並且請求大唐向倭國移民。故此上官庭芝,因功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為威遠侯。
而在此時,又傳來一個重磅訊息,皇帝下旨,納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兒為賢妃,並令婉兒掌詔令,上官婉兒之父上官庭芝因此成為皇親,再被封為楚國公。
然而隨後,上官婉兒便上書皇帝,以其父女權勢太大,不利於國為由,請求免去她掌詔令和其父禮部尚書之職,李顯對婉兒大加讚賞,隨後同意了婉兒的請求,免去了父女的職務,然則下令為其父上官庭芝增加食邑二百戶。
當然,作為當朝皇后的父親趙瑰也沒有真的被拜為侍中,因為這同樣遭到了趙瑰的堅決拒絕,李顯於是封趙瑰為秦國公,同樣增加食邑二百戶。
除此之外,李顯還宣佈納扶風竇氏女竇仙童,京兆韋氏女韋團兒為妃,其實當時李顯是想公開她們的本姓,並且為陳碩貞平反的,然而卻被她們阻止了,畢竟她們的母親曾經確實也造反了,如果李顯堅持為她們這樣做,雖然他是皇帝,也會有許多難處,再者說了,她們的母親並不在乎這些,只要她們能夠為她報了仇,甚至只要她們好好活著,那也已經足夠了。
李顯知道她們說的也有道理,於是不再堅持,而是以竇仙童養母的身份給了“陳老夫人”一個虢國夫人的封號。
之後李顯又宣佈太子李重俊的生母身份,追封李重俊的生母楊玉舒為貴妃,又封兒子李重福為梁王,太平公主為鎮國太平公主,加封三百戶食邑,李旦為鎮國相王,加封五百戶食邑,他們所掌握的權力暫時不動。
而與此同時,徐敬業、郭元振也都紛紛宣佈向李顯投降,並且親自到洛陽向李顯“請罪”。
隨即便傳來了新的任命,以劉仁軌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昭德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崇為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宋璟為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元振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狄仁傑為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唐休璟為波斯大都護府大都督、檢校兵部侍郎,王晙為日本大都督府大都督、校檢刑部侍郎,婁師德為吐蕃都護府大都督、檢校兵部侍郎,王孝傑為天竺都督府大都督、檢校吏部侍郎,黑齒常之為安南大都護府大都督,檢校禮部侍郎,王勃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駱賓王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柬之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杜審言為御史大夫,原衛尉卿尉遲寶琳因為在平叛之時果斷開啟武庫,將武器分發到羽林軍中有功,而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魏元忠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除此之外,徐敬業依舊賜姓李,其父祖墳塋被重新以禮安葬,其英國公爵位保持不變,又增食邑一百戶,同時拜為右武衛大將軍,揚州都督府大都督。
李顯的這一次任命可以說是十分的大膽和果斷,將自己身邊那些信得過的文武重臣全部安置到了最為顯赫的地位,而太平公主和李旦麾下的那些宰相們雖然也大都還是宰相,可卻沒有一個是三省六部的一把手。
對於這一點李顯提前也和他們交流過,他向弟妹坦誠,自己這樣做的確有些過分,然而為了大局的穩定,現在也只能這麼集權了,太平公主和李旦全都表示理解。李顯雖然知道他們心中有所不甘,可是現在只有最大程度剝奪他們的權力,讓他們手中無權,才會熄滅爭權的慾望,這樣的話,就能保證他們不致於因為爭權而傷了同胞之情,也不至於因為爭權而導致一母同胞刀兵相向,做下令人悔恨的事情。
在此之後李顯又任命劉幽求為伏波將軍,並交給其一張地圖和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