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部分

有傳言,一世上些神靈,就是由世間百姓的信仰之力匯聚而成,一種虛無縹緲,卻能影響人命運的一種無形的手,那就是一種通靈的狀態。

辰凌冷靜下來,並沒有急著為公孫衍翻案,因為這件事太大了,如果他貿然擔保老丞相是被冤枉的,如此肯定,招惹君王不快,甚至懷疑他與老丞相是一夥的,被牽扯入獄,因此他要保持一種置身事外,旁觀者的態度,才不至於惹火上身,還能為老丞相客觀地開脫幾句。

“臣與丞相公孫衍相識時間不長,只是河西之戰中,被老丞相任命為先鋒,幾次接觸,臣就覺得,老丞相一直為魏國忠心耿耿,赴湯蹈火,二十年為魏奔波,號召六國,聯合抗秦,正是因為一次次合縱,才抵擋住秦國的野心和東進步伐,讓秦國不那麼肆無忌憚,對魏傾全國之力動兵決戰,使得魏國沒有消耗太大元氣,仍保留強國之威,可以說功不可沒。”

辰凌把公孫衍稱讚幾句,比較客觀,又撇清自己在外,覺得話題扯遠了,鋪墊差不多了,兜回來道:“再看公孫丞相為人,向來光明磊落,乃是中原名士,合縱的先驅,魏國的支柱,戎馬一生,在戰國內名氣響亮,後半生輔佐大魏,披荊斬棘,終於功成身退,耗盡的精神。”

“那日臣去丞相府探望老丞相,發現他已經病情嚴重,他言稱有卸甲歸田的想法,安度晚年,歸隱山林,這個時候,朝廷的爭鬥風波,與他關係不大,試想一個即將卸任的老年,即使對張壽大人等再有積怨,但那些都是政見不可,卻並無私仇,不至於派人前去刺殺,這不符合老丞相的行事風格,因此臣覺得,此事多有蹊蹺。”

魏襄王沉思片刻,冷冷道:“那些都是你的猜想和直覺,並沒有真憑實據來證明,而禁衛營卻在丞相府的密室內,搜出了刺客,還將他們生擒活捉,經過審訊,刺客已經認定幕後指使者,就是公孫衍,這又作何解釋?”

辰凌也聽說了這件事,心中明白,如果公孫衍是被冤枉的,那麼這三位刺客必然是被別人指使,而利用的死士,一口認定是公孫衍,即使他們難逃一死,卻能搬倒政敵,死得其所,重於泰山。

人以國士待我,我以烈士報之,在戰國時代,養士成風,遊俠劍客,幕僚客卿,聚集在主子身邊,動輒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慷慨赴難,英勇決然,正是戰國遊俠士子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如專諸刺吳王,荊軻刺秦王都是這種忠烈義士!

辰凌面對君王的質問,要脫身也不容易,硬著頭皮道:“臣覺得,即使刺客招認,也未必是真,如果是被人指使,一口汙衊,豈能輕易相信幾個刺客!”

魏襄王一拍龍椅,嚴厲喝道:“刺客親口承認,都不能相信,還能信什麼,信的你推測嗎?”

辰凌騎虎難下,看了看魏王身邊的十多位歌姬,擔心這裡面有權臣耳目,不便明說,左顧而言他道:“請大王遮蔽左右,臣有一事相告。”

魏王愣了一下,看著辰凌神態鄭重其事,不像是在戲君,沉著臉色沒有立即發作,而是一揮手,讓這些宮廷美人都退散了,喝問道:“有什麼事?”

辰凌心中一動,拱手道:“需要按臣的辦法一試,就能探出真假,挖出幕後指使者!”

第0537章劫獄風波

辰凌從宮殿走出來,心情微沉,透過與魏王這番對話,深深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感覺,涉及到黨派之爭,動輒自己就會被捲入其中,他並不是害怕,而是在反思,尋思著當他自己日後在燕國為君王,又如何處理這些臣子之間的爭鬥關係呢?

有句俗語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有江湖,無法置身事外,就要被捲入其中,自身難保,身不由己。

朝廷政治,比江湖更要殘酷,殺人不見血,每一步如履薄冰,遇上開明的君主,能明斷是非,親賢臣,遠小人,能多聽到一些真話實情!

如果是一些昏庸的君主,則恰恰相反,在全國民災、動亂、起義達到足能顛覆朝綱之時,君王仍被矇在鼓裡,聽到的都是四海安居,一片太平,指使君主依舊歌舞昇平,直到滅亡仍不知原因。

辰凌心中一嘆:“人治不如法治,完整的法律,先進的制度,改變百姓迂腐迷信、封建自守的思想,減弱君王和權貴的優勢地位,才能讓這個華夏國家,一直民主、自由地發展下去,否則即使在我手中完成統一,未必不會在辰二世、辰三世手中滅亡。”

他走出了王宮,外面跪拜的一群丞相府文職官員,有長史、參事、司馬、幕府策士、中庶子等,數十人,還有與老丞相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