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行動,將自由得多。
德國和大明相隔地球的兩端,即使在相當遙遠的未來,也基本不存在地緣爭霸的可能。因此希特勒是消大明越強大越好的,最好能一發不可收,成為一個好戰成性的國家,成為未來德國的堅定“戰友”。這是“雙贏”,明顯是一加一大於二的。
和這些相比,西班牙的那些破事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
希特勒在演講中,大加稱讚這是一場“偉大的戰爭”,刻意強化這場戰爭的民族性質,說這是一場“一個優等民族向一個劣等民族的三百年壓迫進行的總清算”。
希特勒明顯興奮無比,賣力地替大明的勝利叫好。
在國會大廳裡,巨大的“”字鮮紅條幅下,他跺著腳揮著手,一分鐘十幾次猛烈手勢,咆哮著,臉上的肌肉激動得幾乎在抖動,幾乎是每叫喊一句話,整個大廳那些穿統一制服的“國會議員”們就統一跺著腳、高抬手臂,齊聲狂喊“勝利萬歲”,聲浪幾乎掀翻屋頂。
而希特勒則伸出戴著“”字臂章的右臂,得意地向左右致意,臉上卻一貫地面孔冷峻。
演說向德國百姓傳達了一個資訊:既然被韃靼劣等民族壓迫了三百年之久的漢民族,都能奮發圖強、奮起反擊,那麼比東方漢民族優秀得多的日耳曼民族,又怎麼不能很快打碎《凡爾賽條約》的奴役呢?
當然,在演說的最後一段,希特勒一如既往地表明自己熱愛和平,如何如何地熱愛和平……德國是歐戰中對戰爭痛苦感受最深的國家,所以自然也是最痛恨戰爭、最珍惜和平的……
……
但是蘇聯的反應,卻是十分複雜的。在各國報紙紛紛在第一時間就大篇幅報道的時候,蘇聯報紙卻是一片沉寂,彷彿沒這回事一樣。只是拖到戰爭的第二天,《訊息報》才在副版刊登出一篇文章,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