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是否耐寒,但更關係到這個士兵是否有優良的訓練、嚴明的紀律,和堅定的信念。這些東西,南方明軍都不缺,而正是北方新軍最缺乏的。
……
蘇軍已經退卻到貝加爾湖畔以東300公里左右的地帶,暫時以“赤塔”為補給中心,試圖站住腳。貝加爾湖南面就是外蒙古,這裡已經屬於中亞了。而明軍也無力再向西追擊了。預計未來的整個冬天和春天,誰都難以發動大縱深的攻勢,最多進行拉鋸戰了。無非就是誰佔便宜一點,誰吃虧一點的問題。明軍不可能把蘇軍打過貝加爾湖,而蘇軍也不可能把明軍打回遠東西伯利亞。
在這種氣候帶作戰,黃金時間就是夏季和秋季。冬季是極度酷寒,大雪、暴風雪封鎖了一切交通,唯有鐵路還能勉強通行。春季是融雪季節,大量的積雪和凍土會融化,讓平原變成沼澤,人車難以通行。這裡還不比俄國的歐洲部分。那裡雖然也寒冷,但至少有相對完善的交通網,還有大量的城市和村鎮能作為補給點。而這裡,在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基本上什麼都沒有。而且,冬季氣溫比歐洲部分還要低,春季泥濘比歐洲部分還要嚴重。
北方的目前暫時沒什麼大的戰事了。但是在“南方”——或者說“相對南方”——卻是圍攻海參崴的黃金季節。
冬季冰天雪地,海參崴既缺乏食物,又缺乏燃料,進入了最最艱苦的階段。而且海參崴到12月上旬,一般就進入冰封期了,到來年3月中下旬才會解凍。也就是說,對海參崴的海上補給基本中斷了。也就是依賴破冰船開道,才可以進出一些少量船隻。而明軍飛機對海參崴的轟炸中,又是把破冰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