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開出了蘭州,沿著公路向西北進發。車隊的其中幾輛軍車乘坐了十幾名戰地記者,其中一半都是外國記者,來自於世界幾大知名報紙。
公路上很擁擠,就像後世節假日期間的高速公路一樣。各種車輛排成長龍,以二十多公里的時速向前開進。由於這條北清時期修築的公路寬度不大,而且質量很差,通行能力並不是很高。大部分地方是石子路,還有很多地方就是土路,只不過由於無數車輛壓過,現在比較硬實罷了。好在這裡天氣乾旱,一年也不了幾次雨,土路倒不會被弄得很泥濘。
現在能優先行駛在公路上的,都是一些重型車輛,比如運載坦克、裝甲車、防空炮的平板車,水罐車和油罐車,彈藥車,運糧車,還有一些牽引著大口徑重炮的卡車。這些車輛重量很大,離開公路就寸步難行。其他的比較輕量級的車輛,比如小型長官車、運載士兵的普通軍卡、救護車、炊事車之類的,就在公路兩側的鹽鹼沙地上行進。好在地面還算平整,輪式車輛行駛也不算困難。
向小強雖然是親王,但他的車隊也只能在公路下邊行駛。公路兩側每隔一段距離就架設著一門大口徑高射炮,大口徑高射炮之間還架設著中口徑和小口徑高射炮,此外還有12毫米機槍,二聯或四聯裝在防空槍架上,加上防彈擋板。士兵們戴著鋼盔、穿著厚重的防彈背心,在沙袋圍成的工事裡,操縱著槍炮,監視天空,護衛著這條中亞戰場的大動脈。
天上,每隔一會兒就聽到飛機轟鳴聲由遠及近,路旁的防空槍炮組們,就緊張地轉動槍炮管,移向那個方向。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明軍的戰鬥機在巡視天空。
偶爾有時候,會出現幾架蘇軍俯衝轟炸機,嘶叫著衝下來,掃射、投彈,機翼上能清楚地看見紅五星。這時候公路兩側的大量槍炮就開始齊聲吼叫,天上形成一大片黑雲帶。過不了片刻,明軍的戰鬥機就會從天邊出現,來驅趕蘇軍轟炸機。
每當這時候,車上的那些戰地記者們就是最興奮的時候。他們跳下來,端著手搖式攝影機趴在地上,拍攝著精彩鏡頭。
而向小強在裝甲指揮車裡,這時候總是繼續看檔案、看電報,充耳不聞。但他有時候也會出來湊湊熱鬧,比如開啟車門,斜靠在門框上,點起一支菸,淡定地瞥著槍炮齊鳴的天空。而他每次出來,總能吸引的好幾個記者把鏡頭從戰場上抽出來,轉向他。
向小強一方面是早就歷經戰場,對他來說這種只是小場面,另一方面是,也真的需要在這些記者面前、在將士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能裝酷,還能激勵士氣。何樂而不為呢。
':'
' '
第209集 反抗
明軍的兩路攻勢一南一北,成鉗形攻勢在哈密的西邊會師了。大鉗子合了起來,哈密和周邊地區被合圍了。
進入哈密地區,就算是進疆了。哈密周圍,是一條一百多公里十幾公里寬的綠洲帶,東西走向,進疆的公路就從綠洲裡穿過。現在,蘇軍兩個裝甲師、三個步兵師,大約15萬人被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哈密。面對著長驅直入的明軍,哈密的蘇軍被壓縮的越來越小,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合圍。
在任何一所軍事院校的課堂上,任何一個學員都知道這是大忌。還有很大戰略縱深的情況下,根本不能為了堅守某一個地方,讓十幾萬大軍陷入合圍之中。正確的做法是在包圍圈合攏之前,及時撤出。因為十幾萬部隊,這不是小數目,對任何一**隊來說,損失十五萬軍隊,都是大傷元氣的一件事。除非是像吐魯番、迪化這種戰略要地,兩處都扼守著天山山口,是進入北疆的門戶。但是哈密,周圍地形開闊、一馬平川,迴旋餘地非常大,無非就是扼守著公路而已。而這一點哈密並不比玉門、瓜州更特殊。
但是斯大林卻下了死命令,禁止哈密守軍突圍,禁止他們後退一步,並許諾馬上派援軍來。於是哈密守軍司令也不敢突圍,只是死命堅守哈密。而這也給了明軍一次圍殲大量蘇軍的機會。
圍攻哈密的戰役開始了。明軍的目標是趕在蘇軍調援軍反撲之前,吃掉包圍圈中的五個師。因為哈密包圍圈中的蘇軍只有兩個裝甲師,二百多輛坦克,所以明軍在坦克上佔了很大優勢。方東成調集五個人民衛隊裝甲師圍攻哈密,配以一個大隊的俯衝轟炸機作為空中支援。
明軍和蘇軍的戰鬥機在天上激烈轟炸,而雙方的俯衝轟炸機則瞄著對方的軍隊轟炸……
天上打得一片慘烈,但地面上卻出乎方東成和明軍官兵的預料,圍攻竟然出奇的順利。包圍圈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