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連成一體,行軍佇列就像螞蟻一樣,顯得渺小極了。
軍卡里計程車兵都把帆布蒙放下來,遮擋灰塵。但暴露在外計程車兵——那些坐在開敞式裝甲車裡的、騎著挎鬥摩托的,都戴上了此次徵西發的標配:風鏡、防塵口罩。
十四格格呆在舒服的指揮車裡。而向小強自己戴著風鏡和防塵口罩,繫著披風,叉著腰站在敞篷長官車裡,威風凜凜地從行軍佇列旁開過,一路上接受著士兵們的歡呼。他也不停地揮手致意,展現著自己在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要吃土大家一起吃。
每一個士兵都戴著風鏡和口罩,不禁讓向小強有種感覺,自己好像在指揮著二戰中的德國北非軍團,在遮天黃沙中和敵軍鏖戰。
……
除了要忍受塵土、風沙、顛簸,更難以忍受的,是車輛和坦克越來越頻繁的故障。
西北的春天,乾燥無比。而且甘肅這一路的草原和植被,遠比不上河套平原那麼茂盛。車輛零件和油缸裡,總是積攢了很多的沙粒和灰塵。而且,由長途行駛磨損產生的機械故障也頻繁出現。修理連完全忙不過來了。
剛過了永昌、還沒到張掖,公路兩邊拋錨的坦克就驟然多了起來。汽車還好一些,半履帶裝甲車稍次之,全履帶的坦克和裝甲車故障率最高。
明軍的“閃電”系列坦克,原本是設計來適應江南的潮溼、泥濘環境的。現在這種乾燥、多沙塵的環境,簡直就是水土不服。而且,即使在統一戰爭中,裝甲部隊的長距離調兵也都是用火車運輸。左路集團軍群在山西雖然沒有火車,但那好歹是打打停停,從沒有一次性奔襲這麼長的距離過。
現在,是什麼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媽了個X,”向小強坐在長官車裡,看著路邊一輛接一輛地拋錨坦克,狠狠地罵道,“這樣到了北疆,還指不定誰滅誰呢!”
' '
第6集 春風不度玉門關
4月21日行軍佇列開出蘭州,一路上坦克、裝甲車故障不斷,修理連根本忙不過來。所有人都後悔,早知如此,該帶一個“修理團”才行。
每天只能白天行軍,夜晚必定要駐紮。因為路況不好,有些段是柏油路,大多數路段都是土路。而且不論柏油路還是土路,一律是坑坑窪窪,夜間行軍容易出事情。而且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僅僅白天行軍故障已經太多了,假如全天候行軍,那故障還得翻出兩三倍。
現在的模式是,白天行軍,修理連儘量先挑最急的修理,能湊合上路別掉隊就行。到了夜晚,修理連還不能閒著,趁著大軍駐紮,在對一些白天暫擱下來的毛病進行修修補補。往往一忙就是一通宵,第二天還得跟著行軍、修理。
從蘭州到張掖,這五百多公里沙土路,裝甲車輛故障率已經高達了70%,坦克故障率高達85%,幾乎每一輛坦克都壞過。有的坦克還壞了不止一次。向小強根據修理連的意見,下令所有坦克和履帶車輛不能連續行駛。每行駛4小時,不管壞沒壞,都要停下來維護半小時。要不然壞了再修,更麻煩。
這樣一來,故障率是大為減少,可是這樣開開停停,整體行軍速度也沒上去。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了坦克壽命。
從蘭州到張掖,五百多公里的距離,要是坐汽車的話,就算不超速,那也是八、九個小時就到了。可是這麼一支龐大的裝甲師,竟然走了六天。全師每天平均前進不到一百公里。輪式車輛故障率很低,但是總不能把坦克都甩掉,自己前進吧?
這六天,把向小強搞的是暴跳如雷,罵罵咧咧,不斷地往後方催促增援。——增援修理隊伍。而全軍官兵也都是垂頭喪氣。大陸性氣候春天晝夜溫差大,白天一身沙土和著汗鹼,風一吹硬梆梆的。晚上氣溫驟降,凍得直打顫。沿途還沒地方洗澡。吃的飯裡總是有一些塵土沙粒。這個沒辦法。可是連喝的水裡也有,不管再小心,沙塵總能跑到水壺裡。也不知怎麼進去的。
說到水,別說洗澡,連部隊的基本用水都差點沒保證上。首先這一萬多人都要喝水,一日三餐做飯也要用水。而且人用水還是小頭。大頭是車輛用水。那麼多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汽車、摩托車,每天除了耗油,耗水也不含糊。這裡還不比東部戰場,那裡即使是華北戰場,開上十幾里路也總會碰到小河小溝的。而這裡,甘肅絲綢之路,簡直是中國最缺水的地方,起碼是之一。這五百多公里就沒見過幾條有水的河,而且居民點也奇少無比,幾十公里見不到人煙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人煙,那就意味著連一口井也找不到。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