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這些囟炮都沿戰艦的中線,安裝在桅杆兩側,採用固定炮塔設計,而後來出現的可以轉動的炮塔,那已經是好多年之後的事情了。三極戰艦則因為排水量太小,因此不配備囟炮,本身三極戰艦也不參與艦隊主力會戰,沒有配備囟炮的必要性。

第一章袁術稱帝(一)

袁紹兵敗青州,但是其麾下卻並沒有盡數成擒。這些人都是袁閥的人,袁紹被擒最終投降曾炩,他們自然只剩下一條路,南下投靠袁閥的另一大人物袁術。

袁術是袁閥的嫡子,本來袁閥大多數的人都是支援他的。現在袁紹兵敗,原來支援袁紹的人也都轉而支援袁術。一時間,袁術麾下得到了不少的謀臣武將。

再加上在夏天的時候袁術佔領了丹陽郡,實力膨脹的袁術在得到這些袁閥之人的支援後,野心終於曝露無遺。

每逢亂世,必有讖緯出現,並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秦始皇稱帝六年後,派出尋仙訪道的盧生帶回來一句讖語: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認為這個“胡”是匈奴人,於是讓大將蒙恬率軍北擊匈奴,並修築了萬里長城,可他偏偏忘了,自己還有叫胡亥的倒黴孩子。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造反,兩人先是在鯉魚肚子裡塞了很多布條,有字曰:“陳勝王”,然後吳廣半夜裡又裝狐妖在草叢裡大喊大叫,“大楚興,陳勝王”,結果這句話把大秦推翻了。

本朝高祖出身微寒,實在很難唬住人,於是炮製了一個芒碭山斬“白蛇”的驚天創舉,自此高祖威震天下,打下了一片萬里江山。高祖自己是不是斬殺了“白蛇”,沒人知道,但高祖自己相信這些神秘的東西倒是真的。

本朝建立不久,一句宣告它滅亡的讖語登場了,“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句話出自《春秋讖》,這書是何人所作何時流傳於世已經不可考,這話在孝武皇帝時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這讖語的意思是說本朝氣數已盡,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不過這個代替者“當塗高”卻很費解了。這是人名還是隱語?誰是“當塗高”?於是就有人費盡心思去猜測。

孝武皇帝晚年乘舟北巡,在汾河上與群臣飲宴,作《秋風》辭。酒醉之後對群臣說,漢有六七之厄,國祚將亡,宗室子孫中不知誰應此劫。六七之厄,按當時的解釋就是皇統傳承四十二代之後,塗高者當代漢。大臣們安慰孝武皇帝,本朝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不要聽信這種亡國之言。孝武皇帝很感概,說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國祚延續千秋萬代的,我只盼大漢社稷不要丟在朕父子手中即可。

這句讖緯之言把孝武皇帝嚇住了,自此後此言銷聲匿跡。後來無論是王莽簒立,公孫述在巴蜀稱帝,還是光武皇帝中興,雖然都屢屢用讖緯之言證明自己乃是“真命天子”,但誰也沒有用到這句“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

然而,事隔三百多年後,這句讖言終於再次在關中、中原等地流傳開來。很多今文經學大儒和研習讖緯之術的名家再次開始引經據典,予以解釋和猜測。其中說法最為廣泛的一種認為這個“塗高”是指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就是“袁”。

袁家的祖宗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陳國的大夫轅濤塗,轅濤塗的名字中正好有個“塗”字。“塗高”即是指袁氏後代的高門之家,也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

這種解釋似乎又有點牽強,於是又有人搬出了“五德始終說”。

“五德始終說”是戰國晚期齊國人鄒衍開創的。鄒衍是著名的陰陽家,他綜合前人關於陰陽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書洪範》為基礎編創了這套學說。他認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相生相剋,天下萬物都是出自他們克來生去的複雜關係。每個朝代的興替也是如此,是一種天人感應,有著規律可循的,這規律就是“五德五行”。

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一德,就好象每個人都有屬相一樣。一德克一德,所以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五德之間的彼此克生,反映到王朝興替上來,就叫“五行相勝”。

但每一個朝代的德又是怎麼定的呢?這要看上天降下什麼預兆祥瑞了。比如最早的黃帝,碰見過一條十餘丈長,幾米粗的大蚯蚓,蚯蚓屬土,所以黃帝是土德。周朝的時候,周王曾經看到很大一個火流星在宮殿上空盤旋一週,變成無數的火鴉,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鄒衍這個五德始終說本來是為了勸說皇帝節儉,但被這群不學無術的人發揮之後,逐漸變質,什麼古怪的東西都冒了出來。好端端的一個五德學說被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