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一經提醒立即想起袁紹在歷史上卻曾邀請公孫瓚一同攻打冀州,而後藉機逼冀州刺史韓馥讓位。不由暗贊賈詡才智,對其推測表示肯定道:“文和推測正中要害!袁紹很可能要藉機謀奪冀州!”
賈詡沉思道:“袁紹要謀奪冀州!謀奪冀州”忽然,賈詡喜聲道:“主公何不將計就計!”
高勇看著賈詡疑惑道:“文和打算如何?”
賈詡望著冀州方向言道:“主公可借袁紹之手名正言順的拿下冀州,然後再揮兵東進吞併青州!”
高勇低頭思索道:“此計雖妙,可如此一來州府與長安朝廷的關係將會惡化!如果被有心人利用,豈不成為眾矢之的!”
賈詡搖搖頭,點指西南長安方向笑道:“主公,那裡有現成的藉口為何不用?”
高勇眼前一亮,脫口道:“攻取長安,迎回皇帝!”
賈詡點頭確認,心道:“跟著這樣的主公就是好,什麼事情一點就透!”
是夜,高勇給馮玉、華歆送去封信,告訴他們準備好討伐董卓迎接皇帝的檄文,重點在於指出無論是誰阻撓都表示他與董卓是同流合汙!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高勇在劉家土寨外等了兩天,炮兵團終於趕到。高勇立刻前去檢視由自己提出設想,馬鈞、鄭渾帶領兵器研究院學員全力研究近兩年的新式投石車。
這種投石車採用模組組裝,分為底座、支架、臂杆、絞輪組四個部分,其中的連線處均採用鐵釘、鋼片固定,結實牢固。此車有八個木輪,可以進行短途移動,長途運輸中要依靠馬車。
新式投石車採用鋼條扭曲蓄力原理(古羅馬的Thenager投石器也採用同樣的原理)發射,只是因為採用了重量很輕的碎鐵彈和雷爆彈,所以體積重量均要小很多。
臂杆底部被結實地固定在扭曲發條中,發條由精鋼製成,套筒為青銅製成,再透過繩索將臂杆與輪軸相連。輪軸透過四人拉動的絞輪組上弦,將直立的臂杆拉至某個角度,然後放置彈藥。發射時只需點燃導火索再將與輪軸相連的卡輪開啟即可。
這種新制投石器被裝備部主官劉曄命名為霹靂車,可以將碎鐵彈(十五至二十公斤)發射到一百五十丈(約三百五十米)開外,其射程比大型投石器略短,但是精度和準確性要提高許多。不過這種霹靂車的主要用作野戰及攻城時殺傷地方有生量,對於城牆的破壞力遠沒有大型投石器厲害。
而這種創新式的依靠扭曲蓄力的原理隨後被廣泛運用在床弩和弩機上,使得海軍以及守城大型器械的射程提高,並且近乎標準化的模組生產方式,也提高了武器的通用性,降低了維護成本。
而大發明家劉曄和馬鈞更是在一年後研製出一種更加厲害的武器機炮弩,射程達到了二百丈(大約四百米),從而使高勇手下的炮兵真正擁有了遠端壓制火力和毀滅性打擊量。
他們研製出的機炮弩為雙臂杆蓄力遠端發射武器,每個臂杆有一組鋼製發條,兩個臂杆構成弩臂,拉力裝置同樣採用絞輪組,同樣需要四個人轉動,導引槽的下部透過鋼軸固定在凹形底座上,可以做垂直方向發射角度調整,而這個凹形底座採用了中軸旋轉原理,還可以在水平方向轉動。因此機炮弩的發射角度幾乎是全方位的。
這種機炮弩很快成為了海軍軍艦的制式裝備(直到火炮研製出來),完全替代了原先部署的小型投石器,使得海軍戰艦具有了30度攻擊範圍,當然側舷方向的火力仍然最猛。
陸軍炮兵為了提高機動能力和移動中的打擊能力乾脆將這種機炮弩固定在馬車上,再加上適當的防護(估計真正的坦克鼻祖!)成為了一種相當厲害的武器裝備,只是它的行動受到地面和道路的影響,實戰中不如霹靂車適應能力強,主要還是用作防禦武器。
由於機炮弩將弩臂一分為二,可用作發射多種武器的裝備:巨箭、小石彈、鐵球彈、頭部固定雷爆彈或者碎鐵彈的火箭。這種火箭是高勇根據後世導彈原理髮明的,將炸藥包做成圓柱狀固定在箭桿頭部,其後拽著導火索點燃後發射威力巨大。此外還可以在尾部固定增程器,利用火藥噴射可以稍稍增加攻擊距離,發射時型如尾部噴火之箭,故此稱為火箭。
(注:具體參考不足之處請指出。)
吃過早飯,炮兵推著霹靂車進入了發射陣地,將組裝好的五部大型投石器和三輛霹靂車置於劉家土堡前弓箭射程之外。步兵整齊地在霹靂車前列好戰陣,盾牌插地結成盾牆,重甲步兵站立其後,輕步兵則抬起雲梯腰插戰刀手持盾牌準備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