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興的莫過於管公了!只可惜,經費增加了,工作也增多了,多出一個涼州,還要籌建國學府、太學府,管公又有的盟!”
管寧開懷大笑,彷彿撿了個大錢包,“只要天下人都有書可讀,哪怕再累上一倍,管寧願一肩擔之!教書育人乃固國之根本,幸得主公以為立國之策,方才有天下人讀盡天下書之景。孩童皆有學上,此後必將人才濟濟,到那時寧不敢想象,想那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與之相比也要黯然失色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一點上,勇可以保證,以後撥付給教育事業的款項只會越來越多,讓全天下的孩子都有學上,都能讀書識字成*人成才!”
' '
第六章 以守代攻(3)
“蝗災已經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冀州、青州災情較重,其餘並、司、涼、幽四州僅有個別地方出現徵兆,幸得警備隊以及地方駐軍的全力配合,全部絞殺於萌芽狀態。”陳群用略顯低沉的聲音彙報,仔細傾聽的眾人無不神色黯然,如此巨大災情實乃百年未遇,所幸政務院、督軍府反應迅速,攜手對敵,方才成功擊退蝗蟲,保住了至關重要的糧食。“冀州、青州糧食減產已成實事,預計今秋比去年少收四至六成。幸而三江郡仍可保證豐收,司州、幷州經過一年發展,復墾田畝數已達二十三萬頃。此外,果樹、林木的栽種也有長足發展,根據各郡縣上報的情況來看,幷州林木約佔田畝總數的一成五,司州佔一成,幽州、冀州因為戶均田畝達到二百,此比例有所提高,約佔兩成!”
高勇邊聽陳群彙報,邊翻閱手中的文件,“政務院的增加田畝、提高糧產的計劃進展得如何?”
陳群道:“二州已基本實現戶均二百畝的標準,個別大戶人家經過稽核批准,田畝數也在千畝上下。截至年中,幽州登記農田達到一百二十九萬頃,冀州與之相仿,約一百二十五萬頃!各佔北方六州總田畝數的三分之一。其餘四州限於新農具的推廣速度,增加農田的進度並不快。”
“很好,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一切要實事求是,不可走形式。增加田畝的目的何在?就是最大限度激發百姓種糧的積極性,發揮其潛力,若是分配的田畝數超過能力,就變成了浪費浪費是最可恥的行為,浪費糧食可恥,浪費田地更加可恥!”高勇著重叮囑道,“另外,要多收集老農的意見,適當鼓勵農戶採用輪耕之法。以保護土地肥力,達至持續發展之目的。”
不僅是陳群,其餘諸人也紛紛提筆記下。如今高勇的話比聖旨還要管用,至少經過這些年的事實證明,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每一句都被證實為千真萬確。
所有人奏報結束時。距離開始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窗外日落偏西,黃昏地陽光斜照屋內,拖做長長的金黃色的靚影。“我已經大體上了解了上半年政務院的治政情況,說實話,諸公的辛苦都有回報,百姓安居,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即使經歷了大災大難。也仍能堅持下來取得最後的勝利。不過,下半年地形式依然嚴峻。諸位已經有所耳聞,今年北方大旱≈遭遇蝗災,糧食減產已成定局。南方同樣不太平,連月暴雨已使大江水位高漲,荊州、豫州、揚州均有決堤發生,洪水氾濫成災,造成百萬人遭災∩荊、揚返回的商人皆言:有河便決堤,是湖就氾濫,三步趟水坑,五步立橋頭。十步之內必需輕舟代步!洪水過處,哀鴻遍野,荊州、揚州糧產必將銳減,恐怕還比不上今年的司州,也許只有益州能逃得此劫。”
聽著高勇講述,陳群雙眉緊皺,趙勝搖頭嘆息,管寧垂頭嘆氣……
高勇繼續敲打著桌面,眼中也流露出一絲不忍。“大漢十三州,南四、北六、中三,皆為炎黃子孫,親人有難,自當幫扶。諸公切莫因北方抵禦住了大旱與蝗災,就對其餘州郡嗤之以鼻。此刻,兗州、徐州、豫州正在遭受著蝗災侵害,而三州主事卻罔顧民眾生命肆意混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之前下達的指示要嚴格執行。即為了保留炎黃子孫,又能增強自身實力。趙勝。從即日起,立即組建商隊南下,藉助荊南四郡的經營權,一邊救助當地百姓獲取口碑,一邊趁機宣傳北方新政,鼓勵當地百姓南遷或者北上。如此,劉表必不敢阻攔,或許這也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我會指示甘寧全力配合,必要時可以動用海軍協助運輸。”
趙勝拍胸脯保證道:“主公儘管放心,屬下一定坑蒙拐騙全用上,不拐帶回來三百萬人決不善罷甘休!”
“三百萬人?”陳群大吃一驚,急忙補充道:“這個比較困難,還是先暫定為五十萬吧!其他的缺口就得依靠兗州、豫州和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