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列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
士:下士、中士、上士;
尉官:少尉、中尉、上尉;
校官:少校、中校、上校;
將官:准將(肩章為一顆四角金星,以區別於將星的五角金星)、
少將(一星)、中將(二星)、
二級上將(即三星上將,簡稱“上將”,一般所說的上將指得就是二級上將)、
一級上將(即四星上將)、
特級上將(即五星上將)。
同時,張學良部長鄭重宣佈,目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海空三軍所屬的六大野戰軍(即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西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華南野戰軍;原先的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西南野戰軍也分別叫東北邊防軍、西北邊防軍、西南邊防軍,但此時隨著中國版圖的不斷擴張,“邊防軍”一詞已失去原先意義,因此統一改稱為“野戰軍”;另外,中共第十八集團軍劃屬入西北野戰軍,新編第四軍則劃屬入華南野戰軍)的現役軍官、士官、士兵的軍銜保持不變,並同時對戰爭以來——特別是在新西伯利亞戰役中表現傑出的有功官兵進行第三次大規模的軍銜晉升以示嘉獎。其中,東北野戰軍主要高階將領的軍銜晉升情況如下(部分):
東北軍陸海軍三軍副總司令兼南路集團軍群總司令梁忠甲上將,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陸軍總司令兼東路集團軍群總司令于學忠上將,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裝甲兵總監兼西路集團軍群總司令蘇炳文上將,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海軍總司令沈鴻烈上將,晉升為海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空軍總司令馮庸上將,晉升為空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炮兵部隊總司令吳克仁中將,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東北軍炮兵部隊副總司令鄒作華中將,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東北軍騎兵部隊總司令馬占山少將,晉升為陸軍中將;
東北軍憲兵部隊總司令齊恩銘少將,晉升為陸軍中將;
東北軍北路集團軍群總司令王以哲上將,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東北軍西路集團軍群的第1軍軍長劉益少將、第25軍軍長文盛少將、第33軍軍長壽超少將、第10軍軍長方經緯少將、第15裝甲軍軍長熊虎少將,五人晉升為陸軍中將;第303步兵師師長徐棟上校、第104裝甲師師長劉宇飛上校,兩人晉升為陸軍少將
第50裝甲旅旅長陳海萬上校、第286步兵師師長劉瓊上校、第290步兵師師長餘國偉上校、第120裝甲師師長魯興生上校、第109裝甲師師長彭道強上校以及第八集團軍總參謀長卞小進上校、第260步兵師師長張嘉睿上校、第263步兵師師長吳俊壘上校、第255步兵師師長葛亮上校,九人晉升為陸軍准將。……
為了激勵前線部隊計程車氣,也是為了對前一段階段內東北軍各個部隊官兵們作戰英勇的嘉獎,張學良此舉可謂狠狠地大肆封賞了一通。四大集團軍群,共有60多萬官兵被晉升軍銜或被擢升軍務,另有24。7萬名作戰表現優秀的官兵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戰斧勳章,11。9萬名受傷或陣亡了的官兵獲得了“中華英雄”或“中華烈士”的榮譽稱號;當然了,物質嘉獎是要緊隨著精神鼓勵進行的,張學良大筆一揮下令東北財政部撥款了120萬銀元,用以獎勵作戰勇猛或者指揮傑出的官兵和將領,並額外又再次撥款400萬銀元用以善後陣亡官兵、撫卹陣亡官兵軍屬、照顧傷殘官兵生活等事宜。
一時間,在蘇聯前線得到晉升或嘉獎的所有東北軍的軍兵種將領、中下級指揮官、廣大基層士兵猶如被注射了一針強心針般士氣大振,紛紛揚揚的電文如雪片般地飛向瀋陽東北邊防部總參謀部,無一例外地都是向最高統帥張學良表達自己對領袖、國家、民族的絕對忠誠,以及對蘇聯作戰的堅定決心。而北路、東路、南路集團軍群的各級官兵們則紛紛對大出風頭的西路集團軍群頭上所降下的這場“官雨”、“勳章雨”、“軍銜雨”給刺激得紅了眼,無數請戰書所組成來的電報旋風般地不斷刮向東北軍最高統帥部,各個集團軍、軍、師、旅將領們紛紛強烈請求在接下來的蘇聯戰爭中由己方部隊擔任主攻任務。巨大的勝利和光輝的榮譽,使得東北軍備部都士氣高昂、戰意旺盛,紛紛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但另外一股巨大的危機卻從太平洋彼岸逼向了東北軍和整個中國。
第二百節縱橫捭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