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2部分

7人;東北軍第45野戰旅,出國人數11200人,陣亡、重傷、殘疾、失蹤共計6112人,現有戰鬥兵員5088人;兩部加起來戰鬥減員達到了滿編的57%;第108師、第8旅、第11旅的情況略好一點,但三部的傷亡人數加起來也超過了3500人。勝利,是用慘重的代價換取來的。

12月15日,東北軍印度洋海軍運輸艦隊再次抵達意屬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港灣,陸續給東北軍第i旅和第45旅送來了4700名補充新兵。但是令所有的北非派遣軍的東北軍軍官們大出意外的是,這些新兵並不是漢族人或者朝鮮族人、蒙古族人等,而全部是從西藏的尼泊爾地區招募的廓爾喀族士兵。這些人人揹負著銀月形廓爾喀彎刀的高原士兵號稱“世界上最令人生畏、最彪悍勇猛的僱傭軍”。在過去的百年間,廓爾喀僱傭軍在英聯邦軍中也是一支非常強悍的力量,足跡隨著大英帝國在全球的擴張而遍佈全世界,他們吃苦耐勞、忠心不二、頑強勇猛、視死如歸,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伊麗莎白女王等歷代王室都非常器重的一支勁旅。楚奇明當初指揮著第45旅進攻尼泊爾王國的時候曾遭到尼軍廓爾喀步兵團的強有力阻擊,因此也對他們悍勇無比的戰鬥力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此時,隨著尼泊爾併入了中國,廓爾喀民族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員,因此大批以當僱傭兵為生計的廓爾喀青年紛紛報名加入了中國東北軍和中國西藏邊防軍。當然了,在接過AK突擊步槍和穿上中國東北軍野戰軍服之前,每一個廓爾喀士兵對著東北軍的戰斧軍旗下鄭重宣誓:永遠忠於中華民族,為中華民族而浴血奮戰。

得到了4700名廓爾喀族士兵的兵員補充,無疑是給東北軍北非派遣軍注射了新鮮的血液,而且與這些忠勇士兵一道而來的,還有從東南亞和中南半島運來的數以萬噸計的軍械、彈藥、糧食、燃油等輜重物資,以及一種最新式由東北著名軍械專家劉先志博士(真實歷史人物)研究並設計的57mm口徑中型反坦克戰防炮。這種重量只有37mm戰防炮兩倍的新型反坦克炮使用一種新式的貧鈾穿甲彈,其強勁威力足以在1000米的距離內擊穿lOOmni厚的坦克裝甲以及厚防護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建築,是對付英軍坦克和混凝土碉堡群的必殺利器。

軍官們紛紛歡呼雀躍,但是楚奇明仍然有點納悶,因為他向軍政廳要求起碼給他的部隊補充一萬名新兵,可現在只補充了不到一半,還是無法乘勝追擊展開對北非英聯邦軍的全面進攻的。對此,何上將這樣解釋道,邊防部馬上就要在南非和西南亞開闢第二道和第三道戰線了,由於多線作戰,因此陸軍、海軍,空軍都兵力匱乏困窘,因而無法繼續給北非派遣軍補充兵員了,因此邊防部讓楚奇明自己想辦法解決兵源短缺的問題。(明天休息,陪GF過中秋,理解萬歲)

第一百五十六節雙線閃擊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十二日,當東北軍印度洋海軍運輸艦隊運載著兩萬多噸的輜重物資乘風破浪駛向意屬東非殖民地素馬裡的摩加迪沙港灣的同時,浩瀚無垠的印度洋再次風起雲湧,戰艦如林,龐大的東北軍印度洋艦隊再度駛出了新加坡軍港基地迅猛出擊向印度洋,展開了以“奪取整個印度洋的全面制海霸權以及攻佔盛產石油的西南亞地區與盛產黃金鑽石的南非地區”為目的,代號為“颱風·海嘯”的大規模陸海戰役。中國東北軍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張學良上將和中國東北邊防部交給東北軍海軍副總司令沈鴻烈上將和東北軍印度洋海軍艦隊總司令董巖傑中將的作戰指令簡潔而乾脆:“將整個西南亞地區和南迴歸線以南的非洲大陸統統納入中國版圖!不放過印度洋上的任何一個島嶼!”

12月13日清晨,中國北印度洋自治區馬爾地夫群島海域附近艦艇如雲、汽笛震空,東北軍印度洋海軍艦隊第4混成艦隊浩浩蕩蕩地橫跨過赤道0°緯線駛入了南半球,由旗艦“回族”號戰列艦以及“藏族”號重型巡洋艦、“瑤族”號輕型巡洋艦、“侗族”號輕型巡洋艦、“啥爾濱”號驅逐艦、“佳木斯”號驅逐艦、“東北紅十字”號大型醫療船、“興凱湖”號大型遠洋運輸艦、“青海湖”大型遠洋運輸艦、“長江”號大型遠洋運兵艦、“黃河”號大型遠洋運兵艦等上百艘艨艟戰艦和4。5萬人的陸海軍部隊組成的一場排山倒海般的銀色海嘯,勢不可擋地橫掃向了整個南印度洋。

12月15日上午,東北軍第4混成艦隊在艦隊總指揮王顯瓊上校的指揮下穿過中國北印度洋自治區的塞舍爾群島,開進了葛摩海域;下午1時,東北軍陸軍第269師的一個機械化突擊營在大葛摩島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