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川南疆土成譯國》、《論川南洪災百姓遭殃受難真相》、《軍隊無能,禍及黎民》,”龍雲峰神色平靜地邊看邊念道,“《深度剖析龍苒旻中將掘堤放洪行動中的私人用心》…”當看到《大公報》上這個針鋒直指自己的標題時,深知自己已經被推倒了全國輿論風口浪尖上的龍雲峰也苦笑起來,“崇武啊,這些我早料到了。既然我自願背上了這個黑鍋,那就讓這些口誅筆伐來的更猛烈些吧,反正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癢。”
“參座,這些報紙輿論的殺傷力還不算大,這份交到武漢軍委會的聯合申請才是最最致命的。”楚奇明指著一份由川蜀在武漢政府中的國大代表、社會名流、政府官員共二十二人聯合署名的要求嚴懲“洪災罪魁”的檔案澀然道。
“吳玉章、曹葆華、賀麟、張頤、陳子莊、晏陽初、周太玄…”看著這些“彈劾”自己的川蜀名人,龍雲峰也微微心驚。要知道以上這些人俱是四川省的當代大儒名家,都是川省的民望所寄,連蔣介石都要對這些人忌讓三分。尤其為首的吳玉章,此公不但是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的黨國元老,而且在中國文壇界上也是泰山北斗級的人物,被譽為“金玉文章”。此公寫出的文章心思細膩、文筆犀利巧妙,筆鋒如刀似劍地指責龍雲峰等前線將領“急功心切、貿然魯莽,放洪水致川南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深重苦難中等等”,而且文章引經據典、邏輯嚴謹,讀起來直讓人根本無法反駁。
“參座。”楚奇明猶豫了一下道,“武漢方面會不會迫於民憤對你來個‘揮淚斬馬謖’?”
“不會的。”龍雲峰略思索了一下,肯定地道,“既然軍委會已經把這些內部檔案傳給我看,那就是在暗中給我一顆定心丸,畢章我是在給他們背黑鍋,而且我後面是張少帥和百萬東北軍,老蔣是斷然不敢動我的。你想想,其實這些川古名士又怎麼不洞若觀火知道這次炸堤行動完全是蔣介石下的命令?只是他們迫於無奈但又憤怒難息因而將矛頭對準我,目的不是要我的命,而是想間接地敲打敲打蔣介石給他一個難下臺的難堪,提醒他在以後不要再這樣不顧川省人民的死活,畢竟傻子才相信國府公佈的那些受災百姓的統計數字。我估計軍委會最後頂多也只是給我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處分以平息眾怒。”
楚奇明點點頭︰“但願如此。”
“好了,崇武。說說眼下最緊要的。”龍雲峰收起那些檔案報刊問道。
“是。”楚奇明收起憂慮正色道,“參座,我部第45旅和第1、第33旅日前俱已抵達川內各預定集結地點。45旅和第1旅分別開赴宜賓和瀘州附近,和第18空降旅一起防備日軍偷襲並在洪澇乾涸後配合國軍後續部隊展開對黔、滇二省的大規模反擊;第33旅正在星夜開赴川西南,和西康劉文輝上將派出的部隊堅守當地防備日軍從川西南突入川省。”楚奇明又道,“少帥下令調撥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教官也都正在從西安運輸過來,重建川軍第44軍和第45軍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中。我們正在四川各城內建立軍營和徵兵站,從川省當地徵集壯丁參軍,預計新建兩個軍共下轄6個整編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旅,約計10。8萬餘人,另外還有超過15萬的地方民團預備役部隊。新建的44軍和45軍將全部換裝為我們東北產的德式武器和軍服,統一由我們東北軍事教官加以訓練,中下層軍官也由我們東北軍軍官擔任,全部工作完成大概需要三至六個月。等我軍重返雲南、貴州二省後,我們也照搬此法在當地徵兵重建那些原本被日軍擊垮的當地滇軍和黔軍,以上部隊80%的控制權全在我們的手裡。”
“很好。”龍雲峰滿意地點點頭,“要控制一個地方,只需控制當地的民心和武裝力量即可。我們入西南抗擊日寇就已經贏得了當地民眾的人心,加上控制當地的軍隊自然事半功倍。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我們東北軍的勢力就能深深地滲透進了西南的這川、滇、黔三省。從而我們‘北盟’就在中國的北、西、南三方向牢牢的包圍住國民政府,萬一以後南北關係破裂打起了全面內戰,我們也已經取得了先機和戰略優勢。”
“嗯。華東戰區盡是中央系的根基地盤,我們無法滲透和控制;但放我們東北軍入西南諸省參戰,那對於蔣委員長來說真是驅狼吞虎後又引狼入室了,畢竟這些邊陲省份的當地割據武裝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楚奇明略略自嘲道,“參座,我是軍人,不是軍閥。說老實話,我在心裡覺得少帥的這種陰險的構思和做法還真是有點…不道德。”
“沒辦法,我們不在老蔣背後桶刀子,那他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