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哪個地方,首先面對都是再次佈置好的陷阱,每前進一步都要無比的小心,同時還要面對前方射來的利箭,更可怕的是頭上落下來的碎石,首先進攻計程車兵們都用盾牌死死地保護著自己,可依舊不斷有人中箭,不斷有人受到陷阱的傷害,不斷有人被落下的碎石砸中,甚至山道上還有巨大的滾石落下。
進攻的山道上都是鮮血,很多傷兵根本就抬不下來,因為只要有人走得太慢,山道上方的敵人就會看準了扔下石頭與滾木,很多傷兵就這樣成了累贅,慘叫與求救聲對士氣的打擊很大,最後沒有辦法,指揮的將軍乾脆就去找來了一些壯丁,讓這些隨時都可能再次暴動的壯丁把山道上的傷兵抬下來。
可不管怎麼說,山上的守軍有一大半都是隻受過簡單訓練的壯丁,只有少數人是正規計程車兵,而負責進攻的軍隊則全部都職業計程車兵,守軍中的很多人連箭都射不準,一些人在山上扔石頭的時候,頭一露出去就被弓箭射中,一個又一個摔了下去,到最後很多壯丁都不敢露頭了,看都沒看就把石頭與木頭往下扔,當然也就砸不到多少敵人。
四座山頭,八萬將士,兩天之內死傷將近兩萬人,其中七千人戰死,這一次死傷的可全部都是聯軍士兵,付出瞭如此的代價,四座山頭的山腰處終於是被全部攻下了,而越往上山勢就越陡峭,越往上越是無比發揮兵力上的優勢,強攻上去只會死更多的人,但如果不攻的話,齊王那邊沒有辦法交代,山頂上的敵人也會趁著夜色進行偷襲。
一切就交給之前說大話的軍師們了,四位將軍已經是把山腰給攻下來了,當初軍師們可是承諾過,只要攻下山腰,士兵們不用再向山頂進攻就能夠消滅四座山頭上的所有守軍,如果軍師們辦不到的話,那就不是這四位將軍的問題,剛好軍隊也可以趁此機會休整一下。
放火!這就是齊王手下軍師的計謀,之所以要攻下山腰,為的就是將山上的守軍逼到山頂,使其集中起來,這樣大火一起,整個山腰被點燃,山上的守軍也就沒有躲避的地方,看著山上的大火,指揮的將軍
是在想:“人人都說帶兵打仗的人不得好死,老子看的才不得好死,比我們這些人可狠多了。”不過負責進攻的聯軍士兵們可沒想太多,他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這些人再去進攻了,也就暫時安全了。
大火燒烤著山上的石頭,熱氣不斷地往上冒,山頂上的守軍就好想身處蒸籠之中,很多人實在堅持不住了,把全身的衣服都脫了,可還是感覺到熱。更致命的是那些濃煙,在滾滾的濃煙之中人無法呼吸,很多人趴在地上不斷地咳嗽,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死定了,很多身體比較弱的人堅持不住,就這樣倒在了地上再也起不來,但最起碼死得不是那麼痛苦。
所有人都認為四座山頭完蛋了,山上的人也認為自己死定了,可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颳起了大風,大風加速了大火的燃燒,齊王手下的將士更加高興了,敵人死光了才好,最好全部死在山上,燒成灰燼,這樣連收屍都不用了。
可就眾人高興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而且雨是越來越大,山上的火則是越來越小,夏季的最後一場雨水就這樣落了下來,這下齊王手下的將士們可就高興不起來了,山上的守軍逃過了一劫,雖然一定會出現比較大的死傷,大火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但到了最後還是要強攻,還是要靠士兵的屍體一路鋪上去,所有士兵不得不再次做好戰鬥的準備。
突然下雨,這要怪誰?!齊王手下的將軍們,特別是那四名指揮的將軍,眾人將過錯全部集中到了齊王身邊的幕僚、軍師身上。按照將軍們的邏輯,軍師與幕僚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起碼要判斷出什麼時候會下雨。如今火已經點起來了,雨也下了,想要再次使用火攻是不可能了,那麼接下去還是要強攻,指揮進攻的四位將軍一想到這內心就很不高興,最後把一切的過錯都怪到了幕僚與軍師身上。
對於將軍們的發難,齊王手下的軍師與幕僚們當然是聯合起來反駁,要拼嘴皮子,他們這些文人出身的軍師與幕僚可不怕這些將軍,在齊王面前也沒有人敢動兵器,結果一群人就這樣吵了起來。齊王手下的軍師與幕僚認為,進攻金陵城外圍的山頭本來就是這些將軍們的事情,他們幫著用火攻之計已經很不錯了,眾人都是山東本地人,哪裡會知道江南的天氣變化,眾將軍是在無理取鬧,而且山上的敵人被大火這麼一燒也出現了巨大的傷亡,將軍們都是一群忘恩負義的傢伙。最後一群人吵到了最後,都被齊王訓斥了一頓,但再一次的進攻要等到雨停的時候才能夠發動。
齊王手下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