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就在於,這一次武衛軍的追擊比虎威軍的速度更快,更加的瘋狂。潰敗的敵人可不僅僅就是那兩路被擊潰的吳國軍隊主力,只知道逃命的敵人在身後的追兵追擊下,幾乎就是成了個大雪球。跑到一個地方,休息了一小會,發現後面的追兵又追上來了,看到自己是在一個小營寨或者小鎮內,什麼都不想,馬上站起身後繼續逃命,還帶動了小據點內的守軍逃命,理由就是為了吳國儲存實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跟著逃跑的敵人是越來越多,虎威軍在東路,並不需要太過深入的追擊。而江明揚這邊就不一樣了,雖然王千軍沒有下達開啟通往金陵城的命令,可江明揚也十分清楚金陵城對於整個江南,甚至是長江以南所有地區的重要性,這才使得江明揚不得不坑殺那麼數量眾多的俘虜,為的就是持續深入的追擊,更是強攻下了距離石頭山最近的一個營寨。
虎威軍返回,帶著眾多的俘虜返回太平府,太平府東面的位置佔了只會分散兵力而已。江明揚則不同,江明揚的武衛軍直接駐紮在了他們攻佔的營寨內,俘虜的那七千人中,有六千人能幹嗎,在鞭子與刀槍的監督下,正在抓緊時間修築營寨的防禦工事,對於石頭山的進攻江明揚還在等待王千軍的命令。江明揚也清楚,金陵城不是那麼好打的。
退回金陵的江南吳國軍隊不到五萬人,並且丟棄了大量的物資、軍械和糧草。整個金陵城內人心惶惶,對於太平府的進攻,他們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同時王千軍這邊的損失反而很小,死傷慘重的是太平府的地方衛戍,最可怕的虎威軍與武衛軍損失極小,如今更是所有人員補充完畢,在兩淮還有王千軍的另外兩個軍,王千軍最信任的神策軍隨時可能被調入江南。
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江南四大偽王只能是一面整頓金陵城的防務,一面派人帶著一些珍玩去山東,找齊王。透過之前齊王留下的江南美女,向齊王求情,懇求齊王命令王千軍退兵。如果成功的話,這將會馬上改變整個江南的局勢,為此四大偽王不惜成為齊王的附庸。
如今的情況與前一次不一樣。前一次江南四大家族還有一定的力量,就算被齊王大軍團團圍住,最後還能夠拉起一支十萬人馬的援軍,並且利用整個江南的大小勢力來打擊齊王。可這一次,他們最後的本錢已經都用得差不多了,江南地方上一片混亂,江南的大部分地區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江南水師也快完了,如果王千軍兵圍金陵城的話,金陵城外將再無援兵,到最後整個江南將會被王千軍與湖廣總督瓜分。
可如果說服了齊王,王千軍與齊王之間的矛盾將會加劇,王千軍如果聽從齊王的命令退兵,那王千軍與齊王之間的盟友關係也就差不多了。可如果王千軍不聽從齊王的命令,還繼續向江南增兵的話
王就會跟王千軍翻臉,直接進攻王千軍的根本,進攻淮。前後都是讓敵人自相殘殺的計謀,江南四大偽王相信齊王絕對不會就這樣看著王千軍與湖廣總督瓜分江南,讓王千軍的實力繼續坐大下去。
如今齊王那邊的局勢多少是穩定下來了,雖然在河北依舊與禁軍對峙著,雙方還時不時地爆發一些小衝突,但都是可以接受的衝突,耿老將軍其實是在藉此逐步消耗齊王軍隊的銳氣,同時磨練禁軍。不管怎麼說禁軍的實戰經驗實在是太少了,不說齊王的軍隊,就說河南總督的雜牌軍,就有著十分豐富的實戰經驗。
最大的關鍵還是在山西,山西那邊讓外戚的人統軍絕對是一個錯誤,讓朝廷付出巨大代價的錯誤。一支再精銳的軍隊,交給一個不適合統帥的人指揮,絕對是在拿士兵的性命開玩笑。也不是說那名統軍的外戚有多無能,比豬還笨。而是每個人能夠指揮的軍隊都是有所極限的,不是每個人指揮的軍隊多多益善,這一次在山西指揮大軍的外戚,王千軍的評價就只是一名能夠指揮萬人的將軍而已。
指揮一萬人沒有問題,可換成指揮五萬大軍,那問題可就大了!山西地勢特殊,一個只能指揮一萬人的將軍統帥了五萬大軍,更多的軍令就代表著更多的錯誤,更要命的還有京師的外戚們不斷地傳來新的命令,直接在京師做起了各種指揮,當然是讓這五萬大軍更加的混亂,一次又一次地犯著各種錯誤。
齊王在山西留下的人中,有一部分可是跟隨了齊王很久的老人,再加上這些年不斷地與山西地方官府之間的衝突,一個個都拉起了一支數量不是太多,但卻比較精銳,作戰經驗也比較豐富的隊伍。面對京師來的這五萬大軍,正面抵擋是絕對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使用騷擾戰術,這樣反而更適合齊王留在山西的這些人,眾人手上都有一支自己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