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測距儀在戰鬥中損失,每艘戰艦至少都配備了一打以上。早在1904年2月的時候,就有差不多200多臺巴爾—斯特勞德FA3式測距儀被運到了中國來取代中國海軍原來配備的少量FA2S式測距儀——這種測距儀只能在C碼內精確測距,但即使是經過良好的訓練並且富有經驗的中官們在使用它們的常常現,交戰時的射距資料的準確測算是相當困難的,即使測算出來的射距資料本身是準確的,但當它們傳導到炮塔,讓火炮向目標射擊的時候也已經晚了。而且哪怕敵艦的航速和距離都被精確的測算出來,實際上仍然是有誤差的。
由於技術條件所限,史司想要在中國海軍當中實現這個“中央火控系統”的理念,可以說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透過長時間的摸索和總結了最近幾次海戰的經驗教訓,加上連續多次的“實驗”,史司建議中國海軍採取的火控方式是,在旗艦的統一指揮下,戰鬥開始時由旗艦先開第一炮,確定目標實行校準射擊,並將解算出來的資料通報給其它各艦,開火的命令只在戰鬥開始和火炮全部停止射擊的時候下達。這樣可以使得各艦火力統一受旗艦控制並且可以使各艦的資訊交流保持暢通,而且各艦的射擊自由度也較高,使得炮手們可以透過火炮本身和射擊和測距儀進行比對,從而使得炮擊變得更加準確有效。
有事耽誤了,有點晚了,呵呵,不過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以及其它各種票票還是要滴……_
(七百六十六)用兵之道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七百六十六)用兵之道
後來發生的那場舉世震驚的大海戰。也用事實證明理念的可行性。同時也開啟世界海戰史上現代火控系統規模應用的先河。
在經過了一些日子海上航行之後。“永豐”號裝甲巡洋艦和運送彈藥及軍用物資的運輸船隊一起。到達了臺灣的基隆港。和雲集在這裡的中國海軍的其它戰艦會合。
根據軍務部長孫綱的命令。中國海軍各艦在修整完畢之後。全體開到臺灣基隆港和高雄兩處海軍基的完成集結和重新編組。準備迎戰遠道而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
早在數年前。為了加強中國的海防建設。孫綱曾經乘座軍艦從北到南一一巡視了中國沿海區的各個港口和海防要塞。能是知道中國海軍將來會在南部海域臨一場前所有的惡戰。為了能使中國海軍有多個可以隨時利用的港基的。孫綱鉅款興修南方沿海港口。並下令各省的方政府出資積極配合。在修整港口基的的同時。也加強了各個海港要塞的建設。到1905年為止。中國海軍在南方已經有了多個設施備防禦嚴密的海軍基的。而臺灣的基隆港和高雄港就是其中重要的兩
此次為了防止俄國艦隊南侵。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都集中到了臺灣。一時間基隆和高雄兩港雲集。帆如林。景象極為壯觀。臺灣百姓頭一次看到了這麼多的自家軍艦。無不感覺喜氣洋洋自豪萬分。
根據孫綱的要。中國海軍這一次要整合一個拳頭組成龍旗大洋艦隊。同俄國第二太平艦隊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主決戰。
在基隆新建成的海基的令部豪華的會議廳裡軍政各界要員濟濟一堂。曾經的大清洋水師提督。在的臺灣省長丁汝昌看著面前一個個英姿勃昔年部下。眼睛不的有些溼潤。
葉祖圭林國祥劉步蟾程璧光邱寶劉冠雄……看著一個個當年的年輕俊彥現在經都成長為了獨當一面的國家棟梁。這位甲午年的海軍老將的心裡滿是欣慰之情
而港內泊著的那一艘艘巍巍鉅艦也讓老將的心中充滿了。
尤其是那五艘飛首揹負式炮塔的鐵甲鉅艦(他“永豐”艦也當成了戰列艦了)。更讓他震驚不已。
和這些新式的戰艦比起來。昔的“定遠”和“鎮遠”已經顯的老了。
他也看到在太陽金輝中。曾經是中國海上力中堅的“定遠”和“鎮遠”兩艘老艦的身影。
這一次的海上大決戰。也可能是她們最後一次參加戰鬥了。
“部長說。等這次大戰後。將“定”“鎮”二艦退役為紀念艦和海軍紀館。分駐旅順和海。永為後世子孫之紀念。”劉步蟾可能是看出來了丁汝昌在想什麼。笑著對丁汝昌說道。
“是啊部長也舍不此二艦退役後拆解成廢鐵”葉祖圭也對丁昌說道。“部長說我國之有海權。即此二艦始此二為我國海軍之永久豐碑。”
丁汝昌點了點頭。努力壓抑住了自己內心的激動。
“部長不是說要親自來這裡坐鎮看著你們把俄國人消滅掉的麼?”丁汝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