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添置家當的動作就相對放緩了。不過,和希特勒迫於形勢對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搞一刀切不同的是,中國海軍並沒有被孫綱“斷奶”。在1943年至1944年的時間裡,憑藉著強大的工業產能,中國的造船廠還是為海軍又生產了6艘“鳳雲”級艦隊航空母艦、8艘“虎威”級艦隊航空母艦(都是沒有裝甲的木頭飛行甲板的戰時貨),7艘“麟德”級輕型快速航空母艦,22艘“飛鷹”級輔助航空母艦,17艘重巡洋艦和多艘輕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以及其它的輔助艦艇。
作為今年最後向海軍交付的一艘“虎威”級艦隊航空母艦,“虎山”號上從官兵、飛機到機器一概整齊簇新。而讓“虎山”號上的菜鳥們感到莫名興奮的是,他們第一次出來執行巡邏任務,就趕上了戰鬥。
由於美國海軍重新出現在了中太平洋對中國海軍進行挑釁,中國海軍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在菲律賓和日本各派駐了一支由3艘艦隊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分艦隊,作為“史司防線”的後衛屏護和直接支援力量。由於作戰任務的不同,這兩支艦隊的編制也和主力艦隊有所不同,在這兩支艦隊中,都是以1艘艦隊航空母艦和2艘輕型快速航空母艦為核心,加上直衛艦艇組成特混編隊進行巡邏和作戰。而現在陳季良統率的,就是以“虎山”號艦隊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華夏海軍菲律賓分遣艦隊第1特混編隊。
陳季良出身於海軍世家,畢業於北洋海軍學院,歷任海軍學院教官和龍旗大洋艦隊參謀及航母分艦隊司令等要職,深受海軍總司令沈鴻烈器重,沈鴻烈認為他是華夏海軍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但中途島…珍珠港戰役卻成了陳季良命運的轉折點,由於追隨葉歡擅自更改作戰計劃進攻珍珠港,雖然立下了大功,但卻為軍法所不容。如今的他以海軍中將的身份被髮配到軍前指揮這樣一支規模不大的新艦隊,對他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如今美國太平洋艦隊又捲土重來,對陳季良來說,正是將功補過挽回影響的好機會。
但讓他感到憂慮的,是他的部下雖然士氣高昂但缺乏實戰經驗。
現在他手下的人馬當中,參加過真正的海戰的人為數很少,而多數都是受了國內宣傳的“蠱惑”剛剛完成幾次訓練後就迫不及待的要出海同敵人拼個你死我活的軍校愣頭青。
“收到我們的戰鬥機發來的戰報”一位軍官驚喜的大叫聲打斷了陳季良的思緒,“我們擊中了敵人的航空母艦”
“敵人的確切兵力有多少?”陳季良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問道。
“3艘輕型航空母艦,5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軍官報告道。
“美國人的戰法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陳季良來到了海圖桌前,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他們派這麼點兒兵力來難道就是為了讓我們吃掉?”
“聽說美國人光艦隊航空母艦就造了不下40艘,而且大部分都塞給了太平洋艦隊。”一位參謀笑著說道,“可到現在,咱們只看到他們用這些小破船來和咱們捉迷藏。”
聽了參謀的話,陳季良默默無語,將目光盯在了海圖上。
自從中途島…珍珠港戰役結束後,作為一名華夏海軍的高階將領,陳季良一直對海軍參謀部的戰略意圖是什麼感到疑惑,佔領中途島和摧毀珍珠港的勝利使中國海軍贏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權,接下來本應該是中國海軍大顯身手的時候,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在摧毀了珍珠港之後,海軍的高階將領們很多人都猜測打下澳洲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軍美國本土了,有的人甚至都制定出了諸如進軍阿拉斯加的“凍土之攻略”、在美國西海岸登陸和聯絡墨西哥夾擊美國的計劃,但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這一切通通都成了泡影。
但現在,至少在陳季良看來,中國海軍在取得制海權之後,實際上放棄了戰略進攻,而是採取了守勢。
直到現在,他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即使說是受了蘇聯戰場拖累的話,中國海軍也不應該給美國海軍以重新武裝的機會。因為美國人在這段時間裡卻並沒有閒著,他們以他們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重新打造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如果美國白俄們的情報準確的話,現在的美國海軍,總體規模已經在中國海軍之上。
而讓他另外感到不解的是,美國海軍高層所採取的戰略,也和中國海軍參謀部一樣的匪夷所思。
在陳季良看來,美國海軍現在最應該採取的行動,應該是全力援救澳大利亞,將中國海軍一點點的壓迫出南太平洋,然後以澳大利亞為基地,向中國逐漸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