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取出一個從俄國人那裡弄來的老式望遠鏡,仔細地打量著遠處河口處出現的那座規模很大的城市。
銀花說的一點也沒錯,他在望遠鏡裡已經看到了,江裡那一艘又一艘的俄**艦。
銀花可能是因為沒見過象北洋艦隊裡的“定遠”“鎮遠”“龍揚”“龍鄉”那樣的大型戰艦,因此她見到這樣的比內河炮艦和中國傳統的木質炮船(大概是原來大清瑗琿水師的)要大很多的軍艦後會倍感震驚,但在張小花看來,這些俄**艦其實並不算大,排水量最大不過上下,如果按現在中國海軍的艦型分類的話,應該算是驅逐艦和小型巡洋艦了。
在張小花那不怎麼多的海軍知識看來,俄國人夠得上驅逐艦標準的船,現在最少有六艘。
還有幾艘象上回他用飛機撞中的內河炮艦一樣的船。
俄國人弄了這麼多的驅逐艦來這裡幹什麼?
再說了,俄國人是怎麼把這些驅逐艦千里迢迢弄到東方來的?
張小花的心裡充滿著疑問,他用望遠鏡看了看別的地方,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還沒有完全建成的港口要塞,岸邊都建有簡易的炮臺守衛著。張小花看見了兩門口徑在以上的大型海岸炮架射在一處高地上,大炮的周圍沒有防護工事,僅有象巨形房瓦一樣的簡易保護罩保護著大炮的頂部,俄軍官兵三三兩兩的守衛在那裡。
類似的炮臺還有好幾處,在更遠的地方,張小花似乎現了還有一個火車站!
“往下走走的話,能看得更清楚。”銀花對他說道。
張小花搖了搖頭,他飛快地記下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由於這個港口要塞的俄國人太多了,周圍似乎還有哥薩克騎兵們在不斷的巡邏警戒,想要繼續靠近觀察很危險,他決定還是離遠一些的好。
“這裡就可以,先記下他們的位置,等回去報告給上邊,再做處置。”張小花說道,他現在有些擔心,象這樣的要塞,俄國人還不知建了多少個呢。
也許其它的地方,還會有更多!
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個情況趕快報告回去!
“張大哥,快看,那是什麼?”銀花突然指著遠處的天空,有些焦急地對張小花說道,
張小花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看見了那個從雲端霧靄中一點點現出來的巨大黑影,不由得吃驚地張大了嘴巴。
(五百八十)孫綱日記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五百八十孫綱日記
後世的學者們曾經研究了大量關於中國進入共和時代之相關史籍。★中文網更新迅速,小說齊全★曾經有人在國家檔案館發現了當年的華夏共和國政務院參政孫綱留下的一些日記。這些日記裡的好多內容記載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間接的印證了一些無法查考的歷史疑案。因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成為了和國寶一樣珍貴的歷史文物。
可惜的是。因為一些其它的原因。這些寶貴的日記有很多已經散失不全。給後世的歷史研究家們帶來了太多的猜測和無盡的遺憾。
有意思的是。這些日記。有的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寫的。有的卻是以白話文的形式寫的。
這位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全新時代的人為什麼要這麼寫自己的日記。後人已經無從知道了。
很多人猜測。這應該和孫綱當時為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在中國大力推行白話文的行動有關。
;世的史書明明白白的記載著。在共和二年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白話文作為和中國傳統的文言文一樣重要的文體。在全國廣泛的的到了應用。
據現在儲存下來的一些政府文告顯示。當時在中國的縣市級地方政府中。所有的公文往來和向民眾釋出的告示。已經全都開始採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了。
當時的華夏共和國參政。後來的華夏共和國第一任大總統孫綱用兩種不同的文體寫日記。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是日閱福州馬尾港。餘登山觀昔甲申馬江之戰故戰場。見岸邊尚有當年為法艦所轟毀之**。當地民眾時塗油護之。以為紀念。其雖經風雨侵蝕。猶光亮如新。炮身之字跡尚可辨識。見有黑褐色之印痕。引者云為昔日戰死之炮手身上血跡所為。雖經風雨多年。亦不能去之。蓋為忠勇將士之丹心碧血所染成。烈士忠魂所繫。是以經年可見。左右聞之無不動容。‘‘‘‘‘‘入馬尾山海軍忠拜祭先烈。引者歷述陳英許壽山高騰雲呂翰等諸將奮勇抗敵之情形。餘聞之泣下。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