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是《戰龍江》、《戰北海》、《戰雙城》,講咱們打俄國人的事。”
“真的嗎?快去快去,咱們見識一下。”馬高興地說道,瞥了孫綱一眼,眼光裡滿是驕傲和自豪。
孫綱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她一眼,他知道在他們倆原來那個時代,她就不是票友,現在對戲曲居然這麼感興趣,完全是因為自己的關係。
自己丈夫在前線英勇抗敵保衛國家的事蹟被百姓們編成了戲曲傳唱,對她來說,沒有比這更讓她感覺到自豪的了。
(三百八十七)由“打賞”想到的
據後世有的資料稱,“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冤獄被平反之後,楊乃武還親眼看過民間根據這一“奇案”編排的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真不知道當時楊乃武看劇時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
現在,輪到孫綱自己看別人在戲臺上演“自己”了。
等到了戲場,孫綱看到了戲曲的演出,這才知道,這《三戰俄》的內容講的都是什麼。
第一部《戰龍江》,講述的是俄軍攻打哈爾濱,民族英雄左寶貴率軍奮勇抗敵,身負重傷,彌留之時,孫綱率軍趕到,左寶貴臨終之際,向孫綱等眾將囑託殺敵報國,左寶貴壯烈犧牲後,孫綱率領眾將,浴血奮戰,終於將俄軍打得大敗而逃的故事。
而第二部《戰北海》,講述的是孫綱率軍在海參崴大戰俄軍,俄軍拼命反撲,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率海軍前來相助,終於打敗俄軍,勝利“會師”的故事。
第三部《戰雙城》,講述的則是孫綱帶著妻兒同上戰場,激勵將士,誓於全軍將士共存亡,同俄軍在雙城子展開大戰,俄軍勢大,戰事不利,孫綱同妻兒訣別,準備殉國之際,劉永福、馬玉昆等將率軍來援,內外夾擊,終於擊敗俄軍,轉危為安的故事。
這些戲劇的劇情安排和實際情況有很多不符之處,也許是編劇的作者不太清楚當時具體的戰況,或者是有意對劇情進行了改動,但這些戲劇演員們地表演。卻絕對是充滿了真正的愛國**的,引來了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戲劇演員們尤其在演到左寶貴中炮受傷,彌留之際,囑託孫綱等眾將士殺敵報國的場面時,唱詞慷慨悲壯,聲色激昂,令觀者聞之泣血,即使是看慣了荷里活大片對戲劇根本不感興趣的孫綱,看到這裡時。也被這些戲劇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深深的震撼住了。
那一刻,左寶貴犧牲時的情景,似乎就浮現在他地眼前!
而實際的情況是,孫綱是透過情報才知道左寶貴犧牲的訊息的。
而戲劇演員們表演的虛構的孫綱向妻兒訣別的那一段,孫綱雖然明知道不是真的,但仍然被這些戲劇演員們那情真意切地表演感動了。
中國的老百姓,在用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表現手法,向戰鬥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的英雄們表達他們心中的崇敬!也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已逝英雄的紀念。
從這些戲劇帶給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來看,中國人多少年被壓抑著的思想意識,正一點點地被喚醒。
人們思想意識的轉變,也將會給這個古老的國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望著觀劇地人們歡呼喝彩地情景,孫綱感覺到了自己肩頭的責任更重了。
從戲場出來,孫綱這才想起來,馬剛才付帳和打賞的時候用的居然是銅錢和銀元,而不是象後世的好多辮子戲裡演的那樣。甩出大錠大錠的銀子或者是銀票。
他好奇地向愛妻問起這件事,她聽了微微一愣,接著便哈哈大笑起來。
孫綱一下子讓她笑懵了,不明白自己問錯了什麼。
“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啊。”她好容易止住笑。說道,“你整天光顧著造船打仗,這些家務事你是甩手掌櫃一概不管,還銀行出身地呢,你對一兩銀子地價值到底有沒有概念?”
“確實沒有。”孫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馬告訴他,在這個時代。一兩銀子的價值是相當高地。一兩銀子兌換成銅錢的話應該可以換到3000多文。而這個時代一斤(後世的一斤二兩)豬肉也就二十文錢,一畝良田也就七到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就可以拿下。幾兩銀子。幾十個銀元就是相當大的數目了,能有一百兩銀子的家當按後世的標準就可以算是大款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都是銅錢,銀子主要用於大額交易,日常交易很少能見到,許多貧窮點的老百姓可能到死都沒有能存夠一兩銀子,更別說見到大錠銀子是什麼樣子了。
“那些人戲唱得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