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他們命大,這對大家來說都有好處,對他們本人的好處是,又可以多活一會兒了;而對清軍和朝鮮軍隊來說,可以“多次重複利用”也是一件好事,當然了,除了日本人地槍法臭,還得“誘餌”的命不是一般的“硬”才行。
當孫綱向大家解釋完了自己這個“引蛇出洞”的“創意”後,所有的高階將領都用一種怪怪的眼神看著北洋船政大臣,而下級軍官和士兵們聽了則是一副大喜過望,躍躍欲試的樣子。
“論智計百出,孫大人當為第一。”劉銘感測嘆道,“劉某帶兵多年,用兵常以不拘泥成法稱,比起孫大人,還是自嘆不如。”
“此等戰法,恐違天和,”吳大成也嘆息了一聲,說道,“不過,日人挾持婦孺在先,為解韓民倒懸,也只好如此了。”
既然計劃已定,清軍和朝鮮軍隊立刻以“百倍地熱情”投入到了戰鬥中去,在這幫人看來,這可比進山“打獵”要“刺激”太多太多了。
孫綱在喝著吳大成招待他地上等好茶,那邊平壤城裡時不時的槍聲開始爆豆般地響了起來。
“如果順利,用不了多久,平壤城就能安靜了。”劉銘傳說道,鳳翔那裡傳來了訊息,已經全殲逃敵,除了散在平壤城內地這些零星日軍,平壤外圍日軍已經全部肅清。
孫綱讓人大概統計了一下戰果和傷亡情況,平壤戰役,共消滅日軍9000餘人,俘虜12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23門,各類槍械566支,清軍陣亡326人,傷817人,朝鮮軍隊陣亡916人,傷542人,海軍方面則是零傷亡。
從戰略意義上講,平壤戰役徹底改變了中日陸路戰場的形勢,劉銘傳發動這次戰役的“畢全功於一役”的目地已經達到,龜縮在漢城等地的日軍覆滅的日子也不遠了,如果說中國海軍在海上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已經註定了日本失敗的命運,那麼這次平壤戰役的結果最終打消了日本任何取勝的可能,他們的可恥失敗已經無可避免。從戰術角度上講,中國軍隊透過這次戰鬥,學會了集中使用火炮和“彈幕徐進”這種全新的炮步協同戰術,而且獲得了許多寶貴的野戰攻城經驗,同時也認識到了“海陸協同”作戰的重要性,此次戰役,如果沒有海軍的全力配合,想要以如此微小的代價取得這麼巨大的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另外,狙擊作戰和特種作戰也開始嶄露頭角,讓中國軍隊知道,戰爭,居然還可以用這種“啼笑皆非”的方式進行。
經過幾天的“打獵行動”,清軍和朝鮮軍隊用“分片包乾”(就是劃分好戰區分工清理)的辦法,終於肅清了平壤城內的殘敵,孫綱和清軍眾將帥終於可以放心的呆在平壤城裡慶功了。
這些日子的“打獵行動”成效桌著,共擊斃日軍824人,俘虜32人,清軍和朝鮮軍隊也付出了犧牲57人的代價,在“打獵行動”中,用作“誘餌”的俘虜一共被打死609人,不能不說日本人的槍法還是蠻不錯的,但也不排除這些“誘餌”當中的某些人命太好,清軍士兵甚至在行動前為這些“誘餌”設了賭局,賭這些倖存的“誘餌”哪個運氣最好,聽說有個日本俘虜居然創下了連續參加行動十次“沒事”的最高“紀錄”!讓孫綱著實佩服這個“冠軍”的運氣(可惜最後還是把命丟了“打獵行動”也暴露出了清軍軍服上的一些問題,清軍的那些花花綠綠的號衣不但不利於隱蔽,而且前胸那個繪著“兵”“勇”漢字的大圓成了日軍最容易辨認的標識,從好多陣亡的清軍士兵沒有被敵人“爆頭”,而是因為被射中了胸前的“靶心”而喪命就可以知道,後來的許多士兵乾脆不穿號衣投入戰鬥,戰場的生存機會因此大大提高,劉銘傳知道後隨即下令在北洋陸軍中取消傳統號衣,改為利於隱蔽的灰布軍衣。中國的軍服因此發生了變化,也是讓孫綱始料未及的(英國人的紅色軍服也是在後來的布林戰爭中吃了大虧後才改了顏色的)。
還有就是,由於清軍對隱藏在牆壁夾層裡的日軍十分頭痛,在清軍中的外國軍醫都來幫忙了,他們趕製了一批簡易“聽診器”給清軍將士,讓清軍士兵貼著牆就可以聽到躲藏日軍發出的微小聲音,以此辨別日軍的藏身之處,“士卒以之定倭兵藏匿方位,再以槍攢射,倭兵多死”,這種“聽敵器”由此成了清軍士兵們的寶貝,“我兵每隔牆射殺敵兵,韓民則爭睹為快,孩童鹹拊掌嘻笑,以為神技”(吳大成《渡遼平倭日記》),後來這種由“聽診器”發明的東西就成了清軍士兵的“標準裝備”,也是讓孫綱根本意想不到的。
吃過慶功宴,劉銘傳和吳大成因為這些日子太累了,宴會結束後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