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景象,和其它三國的佔領區截然不同。
法佔區及德佔區的情況則和俄佔區差不多,法國人怎麼對待越南人的,就怎麼對待日本人;德國人相比法俄兩國,對日本人的態度能強些,但比起英國人,就要差得遠了。
“據內線報告,俄國人前番欲在我國招募山東民工修築西伯利亞鐵路,因劉撫臺對山東流民進行了妥善安置,俄國人在東三省招不到工人,已經開始在日本九州島和蝦夷強徵苦力,”陳志堅對孫綱說道,“如此一來,不啻於火上澆油,日本如有變,恐我國與朝鮮將受其累。大人宜早做準備。”
陳志堅作為北洋軍情處的最高負責人,目前還不清楚孫綱和江穆齊的計劃,他也很聰明地沒有多問,只是提醒孫綱,應該做好軍事上的準備。
在聽取了情報人員的全面分析後,孫綱隨後請葉祖圭召集海軍眾將和北洋海軍參謀處“開會”,討論一下日本的局勢和應當採取的行動。
自從日本被“瓜分”後,列強都感覺在日本的軍力不足,因此紛紛照會清廷,撤回了在中國服務的軍官和退役軍人,派駐到日本重新為本國服役,在中國為清廷訓練海陸軍的外國軍官們因此基本都離開了中國,甚至包括象漢納根、麥肯森、米歇爾和羅貝爾等高階軍官,也都響應本國徵召去了日本,為了讓北洋海陸軍能夠保持和外國軍方的接觸,孫綱分別向智利和美國政府提出了幫助中國重新建立外國軍事顧問團的請求,智利政府和美國政府都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派出了不少現役軍官到北洋海軍“參謀處”任職,作為對“中國盟友”的幫助。
其實中國現在真正算得上是“盟友”的,也就這兩個國家。
會議一召開,美國軍官們已經從本國那裡得到了關於日本的情報,表示對日本局勢的深深擔憂,他們告訴孫綱,美國的“俄勒岡”號戰列艦應邀前來中國參加大沽口海軍“閱艦式”,並隨後加入美國海軍亞洲分艦隊,在必要的時候“協助”中國。
孫綱對美國人派艘萬噸戰列艦來什麼意思心知肚明,美國人擔心日本出事威脅到菲律賓,為了保持和其它列強在亞洲同樣規模的兵力,所以才把“俄勒岡”號派到亞洲來的。
美國人還建議,北洋艦隊應該派遣一支分艦隊,先期駐紮朝鮮釜山,同朝鮮海軍一起,保持對日本的海上軍事壓力,讓俄國人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戰爭爆發,中國方面可以搶佔到先機。
北洋海軍總教習智利海軍少將馬丁則認為,北洋方面除此以外,還應該和其它三洋艦隊配合行動,最好能讓南洋艦隊主力移駐琉球,由另外兩支艦隊負責支援,這樣的話,可以對俄國在九州島的海陸軍保持“鉗形之勢”,讓俄國人首尾難顧。
北洋海軍諸將也都表示同意,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也覺得可行,但是他對沒有朝廷的諭旨,僅憑著對日本目前局勢的判斷,就擅自採取四洋艦隊“聯合行動”,感覺有些疑慮。
“如果被言官們知道了,咱們倆可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了。”葉祖圭有些擔憂地對孫綱說道,
“可如果坐視不顧,等戰火燒過來的時候就晚了,”劉冠雄說道,“自甲申、甲午、丁酉三役,我大清無一次得佔先手,前車之鑑,此次絕不可重蹈覆轍!”
(三百零七)海軍出動
劉冠雄的話立刻得到了好多海軍將領的響應。
劉冠雄說的一點不錯,自從中國開始創辦近代海軍以來,由於清廷的極端腐敗和愚昧無知,中國海軍面對列強,始終是一副被動挨打的架勢。
馬江之戰,由於清廷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福建水師讓法國艦隊監視了N天后被對方在四十分鐘內一舉全滅。
豐島海戰,北洋艦隊又讓日本人給當頭敲了一記悶棍。
大東溝海戰,日本人又是前來截擊中國登陸部隊和護航艦隊,如果不是孫綱穿越過來讓北洋艦隊有所準備,這一仗弄不好就輸了。
只有丁酉年的壹岐海戰是北洋艦隊主動出擊,但也算不上佔了先機,因為不瞭解對方的真正實力就貿然出擊,結果導致林泰曾、楊用霖、林永升三位優秀的海軍將領同時陣亡,讓海軍將士全都悲痛不已。
說到底,這些都是因為戰前朝廷戰備不足(或者說就根本沒有“戰前準備”這一說),每一次戰爭來臨,都讓海軍匆忙上陣造成的悲劇!
這一次,面對可能到來的戰爭,海軍眾將是再也不想象以前一樣“挨完打後再還手”了。
“朝廷今年要大閱海軍,如果不提前演練,恐怕到時候一旦出了岔子,皇上和皇太后面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