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中國自制戰列艦的計劃,終於有實現的可能了。
憂的是,一旦國人知道了這個所謂的“賣國協定”,會有什麼反應?
而且,朝廷對他的籌建北洋船政局的計劃,一直沒有批覆,讓他的心裡充滿了憂慮。
難道,還會有什麼變數?
他處理完了一些檔案,想去船廠的工地看看,在裴蔭森的主持下,他撥款在大連灣選購民地1000畝,開始著手修建北洋船政局的廠區基礎設施。這方面,他可以說完全是外行,也幸虧是裴老爺子來,不然他還真有抓瞎的感覺。
“船廠那裡有裴老大人,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金舜姬看著他,輕聲提醒他說道,“去京城打探訊息的人回來了,大人不見見他麼?”經過了昨天晚上的事,兩個人單獨在一起時,都覺得有些怪怪的不好意思。
孫綱點了點頭,的確,朝廷那邊還沒批,他這邊就動工了,先斬後奏,這其實也是為官之大忌,只是這一次,他有些顧不得了。
光建廠就得需要很長時間,造艦最快也得兩年,大清這個泥足巨人,想要真正站起來,能利用的時間並不多。
象他預感的那樣,去京城打探的人果然沒給他帶來什麼好訊息。
原來,申請建立北洋船政局的摺子光緒皇帝遲遲沒有批覆,又是卡在了翁師傅那裡。
本著“李鴻章支援的,我們就反對;李鴻章反對的,我們就支援”的原則,翁師傅再次開始了他最擅長的“攪局”行動,加上孫綱連著兩次撅了他,他已經開始恨上了這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光頭小子”,這次針對北洋欲辦船政一事,翁師傅從原料到裝置以及其它等各方面全面出擊,大有不把孫綱拍下馬,他就不姓翁的趨勢。
首先,他指出,中國自建船廠造艦,花費往往大於直接向國外購買,暗指辦事人員有貪汙中飽的企圖,其次,他又說中國造船,“名為自制,一切鋼料鐵件,機器裝置,皆為外洋訂購”,他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