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裡,自己要做的,就是追上去,參加這場宿命的對決。
……
“汗王,咱們快被追上了,打不打?”
“是先鋒嗎?”
“不是先鋒,明軍的騎兵都在兩翼呢,是他們的中軍追上來了,離咱們已經不到二十里了。”
“胡說八道,他們明明就是步兵,怎麼可能……”
伯顏猛可心裡這個憋屈啊,他就是為了避免損失,這才從宣府城退了兵,本來還打算在宣府附近繼續掃,以等待有利時機呢。
京城計程車黨對他是有防備的,可大同鎮具體負責此事的那些人卻不同。年復一年的做著邊貿,這些人本來也沒有什麼家國之念,上面的人既然都打算出賣皇帝了,他們又如何不能效法?兩面下注誰不會啊?
所以,儘管以猜測居多,可小王子對中原的形勢還是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據此制定的計劃也沒什麼疏漏。打敗明國皇帝東進,很可能會導致明國的內推遲,最終演變成也先那種遭遇,而拖住小皇帝,讓明國自己先起來,然後再圖進取,這才是王道。
可誰想到小皇帝出現之後,計劃就開始往另一個方向傾斜過去了,在宣府城下遭遇後,明軍絲毫不做停留,直接就一腦袋撞上來了,彷彿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包括十萬王帳精騎在內的草原聯軍似的。
光是有勇氣倒也罷了,關鍵是對方行軍的速度太快了。
自從發現對方開始追擊以後,伯顏猛可就謹慎的收縮了兵力,除了擔任斥候的遊騎之外,四下劫掠的那些兵馬都收了回來,以正常的行軍速度開始向西退卻,準備實行備用方案,也就是誘敵深入的那個計劃。
因為要誘敵,當然就不能跑得太快,何況全速行進的話,馬力的損耗也大,儘管大同那邊態度曖昧,可終究還是在敵境,也由不得他不謹慎。
不過,這樣的行軍速度也不算慢了,一天五十里以上,甩掉一群步兵還是還容易的,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沒有甩掉敵人,還被敵人近了。
眼下已經到了懷安衛附近,敵人離自己的後隊已經在二十里之內了,這樣的距離,可以說,已經處於隨時可以交戰的狀態了。
這到底是誘敵呢,還是逃跑啊?這事兒咋就這麼怪異呢?那個該死的小皇帝難道不知道,他面對的敵人有多麼強大,多麼不可戰勝嗎?小王子很憤懣。
“汗王果然英明,這支明軍的精銳,更在宣府邊軍之上,要是硬來的話,咱們一定會損失慘重的,還是誘敵深入好。”凡事都不可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好處就是小王子的威望又提高了。
草原牧人奉狼為神聖,子也跟狼差不多,欺軟怕硬是他們的天,象宣府邊軍和近衛軍這樣的硬骨頭,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是敬而遠之的。
儘管他們也知道,越不過這些障礙的話,是不可能恢復大元的榮光的。不過,沒人會傻到為那種口頭的榮光去拼命,所以,一向以來,草原人都是遊擊作戰的,利用機動力避開明軍主力,專門挑薄弱環節下手。
比如他們很少去薊鎮,反倒很喜歡寧夏、延綏這些地方,也很少進行主力決戰,而是得空就搶,搶完就跑,跟後世的游擊戰是一個套路。
“那些明國計程車大夫果然狡猾,居然說禁軍是一群娃娃兵,沒有戰鬥力,這純粹是胡扯!一群娃娃怎麼可能跑這麼快,而且還保持著這麼整齊的佇列?分明就是欺負咱們牧人淳樸,想騙咱們去拼命啊!”
“就是,就是,還好咱們有個英明的汗王,所以沒上他們的當,想騙咱們跟禁軍拼個兩敗俱傷,想也別想。”
面對一屋子頌讚聲,伯顏猛可欲哭無淚,其實他都有心回身一戰了。這樣下去,想甩開明軍,就只能全速行進了,可那樣一來,還談什麼誘敵啊?十多萬騎兵被五萬步兵追得跑,傻子都知道其中有詐了。
可現在這麼一來,他卻沒法出爾反爾了。一來他也有些顧忌明軍的實力,擔心傷亡過大;再有明軍的勢頭也讓他很疑,對方到底憑什麼有這樣的信心呢?是有計謀,還是有什麼別的依仗,又或者是那個小皇帝真的是個瘋子?
算了,還是再看看情況再做定奪吧,說不定明國那些文官們很快就會送情報過來了呢?伯顏猛可用力揪了揪臉上的虯鬚,下定了決心。
“從現在開始,全速向南行軍,各部落必須收束部眾,嚴禁脫隊劫掠,斥候偵察的範圍再擴大些,進入大同鎮之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
“皇上,韃子加速逃跑了!看方向,是奔順聖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