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早會妥協的,不妥協也沒關係,反正養太監、養廠衛都是要錢的,沒有錢,皇上也不能單靠身份讓人賣命啊。
所以,在鹽引的問題上,朝臣們也是半步不讓。兩大殺器在朝堂上頻頻使用,前面說過聖人之言,這次韓文就搬出了祖制,他強調說:祖制規定,鹽的收入應該用於軍餉,不能挪做他用。
這道理本來就牽強,祖制是這麼說過,可正德雖然接觸政事的時間不長,卻也知道,這項祖制完全沒有被執行,他自然也是不依,就想強行下旨。
皇帝既然如此,朝臣們也不甘示弱,內閣大臣乾脆把潛規則明說了出來,李東陽很肯定的告訴正德:如果他堅持意見,內閣將拒絕撰寫,那麼給予批准的特准鹽引敕書,皇帝必須收回成命,否則下旨只是折損皇家的威嚴而已。
因此,今天朝議又是僵持住了,最後也是不歡而散。不過正德的目的是要錢,朝臣們的目的是不讓他要到錢,以最終的結果來說,還是朝臣們勝利了。
正德終歸是兩手空空的離開了中和殿,不但沒要到錢,而且還雪上加霜,原本宮中的用度也被削減了,再過一段時間,別說支援謝宏的工坊,恐怕宮裡面都要裁員才能度日了。
說完,正德也是長嘆一聲,一張臉也是皺了起來,很是犯愁。
他現在也有點明白了,為什麼弘治當年處處對朝臣們容讓,不是他的父皇性子懦弱,而是確實惹不起啊。單是群起勸諫還不算,現在的手段更毒,直接斷糧,這要如何應對?
一邊犯著愁,一邊他又覺得對不住謝宏,致歉道:“大哥,真是對不起,你花了那麼多心思,可我這裡卻是……唉。”
原本聽了正德的述說,謝宏也是心驚,這些大臣的手段不出奇,政治和經濟本就是不分家的。可他們敢把這手段用在皇帝身上,就很過火了,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仔細想想,這手段的確也是有效,也難怪械鬥之後,眾臣卻沒有什麼反應,想必他們也是想得清楚:只要沒了錢,邊軍再驍勇,一樣也是要拿餉銀的,沒了餉銀,這些人遲早也是個遣散的命,朝臣們自然也就不願意大費周章了。
不過,眼見厚道的二弟愁眉苦臉的,謝宏卻很是激憤,他冷然道:“不就是錢麼?那也能算個事兒?二弟,你不必發愁,錢的事情,由我來解決。”。。。
更多到,地址
' '
第198章 這次開個賺錢的店
賺錢的店
謝宏的話很有些突兀,至少一邊的谷大用和劉瑾是這麼覺得的。
錢不是大事?先不說,自古以來,名利二字讓多少英雄豪傑競折腰,就說如今好了。朝臣們跟皇上鬧得這麼僵,歸根結底,為的還不是為了銀子?否則何必非要取消皇莊,若不能取消,則要求皇莊的收入,三分輸戶部?
千里為官只為財,雖然不過是民間諺語,可話糙理不糙,其中的意味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至少,兩個太監就是深以為然,若不是沒有生活來源,誰又會從事宦官這個斷子絕孫的特種行業呢?
為了權勢?別開玩笑了,想在上萬宦官中脫穎而出,其中的難度並不下於靠科舉,走仕途,而且內官之間的競爭,危險程度可是遠遠超過朝爭的。王嶽為何仇視八虎?不單是他不捨得手中權勢,他更怕的是,失勢之後自家的下場
入宮是為了討生活,而失去了對日後的期冀,宦官們對錢財也是看得分外重要,劉瑾和谷大用也不例外。
所以這時聽到謝宏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句,語氣裡又是很不屑的樣子,兩人都在心裡腹誹不已。
說銀子不重要就很莫名其妙了,更何況昨天開口向皇上要錢的,不就是你謝大人麼?怎麼這個時候反而又不在意了?難不成你昨天夜裡學了法術,因而能點石成金了,不然又為何出爾反爾?
“大哥你有辦法?那太好了,這下不用我發愁了。”聽了謝宏的話,正德卻是精神大振。
親政以來,就算是去年事事配合的時候,他的日子也一直都不怎麼好過,等他回絕皇莊和八虎事情後,更是倍感艱難。
朝堂上的都是老狐狸,這會兒也是心齊,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從本心上講,正德是想妥協,想息事寧人的。可他發覺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每次自己退一步,對方就會逼上來一步,直到讓他退無可退。
難道自己也只能跟父皇一樣,在朝堂上事事依從,私下裡循規蹈矩,連偶爾出宮看看都要偷偷摸摸的,除了禮儀規定的花費,其他銀子半分也不能花,這才能讓朝臣們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