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部分

人,讓他不由有了些親切熟悉的感覺,他一拱手,道:“小弟李冰河,乃是南直隸蘇州府人,敢問這位兄臺……”

“小弟唐寅,和李兄卻是同鄉,幸會,幸會。”那人也是一拱手,滿臉笑容的答道。。

''

' '

第286章 伯虎論學

,兄臺就是唐伯虎?

李冰河大吃一驚,不由驚撥出來。''

,“李兄,噤聲,噤聲。”李冰河這一嗓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唐伯虎急忙比個手勢,讓他放低音量。

“小弟孟浪了,還望唐兄見諒。”李冰河自知失態,也是連聲致歉,可臉上的驚容卻一直未曾消去,倒不是他大驚小怪,實在是對方的名氣太大了。

狀元顧鼎臣文采出眾,被很多人讚譽為江南年輕一輩的翹首,不過,即即是最推崇他的人,也要在這個讚譽之語上面加個字首,那就是:唐寅之後的江南第一。

其實對這個時代的文人來說,只會做經史文章的人是稱不得才子的,經史文章那叫學問,是很嚴肅的事情,沒有人會隨意拿來做比較。

江南更是盛產風流才子的處所,光是會做學問,在這種處所是不會受到廣泛的追捧的,想要在江南獨領風so,那得在詩詞歌賦畫各個領域都有造詣,並且能標新立異,有自己風格的人物。

唐寅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自幼天資聰慧,宏儒碩學,十六歲就在童子試中一鳴驚人,取得了頭名,而後在二十九歲的南京鄉試中,他又中了頭名解元,由此可見他學問之高。

除治學,他更是詩文雙絕,精擅圖畫之技,在江南之地可謂名動一時,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稱。

不過那些名聲終究只是在江南一帶流傳,卻不至於名動天下,最終讓他名震京城的,卻不是他的才華,而是一樁不利事那就是當日的“會試洩題案,。

那是弘治十二年的事。

昔時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但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

結果,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再然後,唐伯虎跟徐經就不利了。他倆本就有才子之名,那時在京城也是很是引人注目,會試剛一結束,流言便傳遍了京城士庶盡言: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既然流言風傳了全城,自然有言官聞風而動立即便有戶科給事華昶彈劾主考程敏政男題。華昶到底走出於何種目的,沒人知道”可他的彈劾卻很快引起了反應弘治立即下旨徹查。

將嫌疑人程敏政排斥開,由李東陽會同其他考官複審,結果證明唐、徐二人不在錄取之中,嘣題之說純屬烏有。這個過程中到底產生了什麼,旁觀者自然是不知道的可對唐寅來說,原本很可能到手的功名就這麼沒了,簡直是很讓他悲哀的一件事刁可誰也沒想到,即便這樣還不算完,英然連罪證都沒有了,可輿論還在喧譁不休,最終弘治無奈只好責令錦衣衛嚴查。

最終程敏政自然是罷官去職,名聲盡毀,而徐、唐二人則是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粱儲這樣的罪狀,消除兩人的仕籍打發還鄉,充當縣衙小吏使用。

直接把一代才子從雲端打入深淵,這樣的措置,用嚴厲已經不克不及形容了。雖然聖旨中沒提及永不敘用,可實際效果卻是差不多,弘治簡直寬仁大度,這點小事不會一直記著,可斷案的卻是李東陽,李大學士!

李大學士既然做出了決斷,誰要是敢提拔唐伯虎,那就是籌算翻案,也就是要跟李大學士打對臺!誰敢?李東陽可是當朝次輔,就算是首輔劉健想要辦這事,都得跟李東陽好好商量一番,其他人誰能做獲得?

要想翻案,只能比及李東陽的影響力完全在朝堂上消失,或者有強有力的人為了唐伯虎跟李東陽匹敵。可事發之後,連鄉試的座師粱緒都和唐伯虎劃1清界線了,天地君親師,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師生可是僅次於親情之後的關係,還有什麼人會為他tǐng身而出?

這件事在那時鬧得很大,李冰河也是知道的,因此,在最初見到唐伯虎的驚訝過後,他心中也是恍然:對他自己來說,常春藤書院不是唯一的選擇:可對眼前這位唐大才子來說,除非他甘於平淡終老,否則,這就是他唯一的機會。

至於這位大才子怎麼來的,那也簡單,李冰河不是普通的書白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