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類上位者的一時心血來潮,或是拍腦袋決策。比如為宮裡的嬪妃賞賜幾件過冬的衣服,而動用一個數千人宮內作坊來生產,為的只是一個忠勤的考評或是以示鄭重其事。還有一些看起來相當愚蠢,政治上卻不容易出錯的人為指令,也只是為了不在官場上被對手抓到把柄。
其中的重複浪費低效和貪墨舞弊,就多到令人指的難以想象。這種環境下能出產生的創造性和明成果,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好的成果,還要有運氣,打破官場自下而上層層潛規則,得到權貴們的認可和賞識,獲得名利,不諦於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世人只能看見偶爾幾個名利雙收幸運兒的風光和榮耀,卻看不到身後更多人的心酸和血淚。
就我看來,作為盛唐重要標誌之一的,歷史上唐三彩的失傳,也並非沒有原因的。因為這東西是典型的官窯產品,只有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才有生產,更兼當時也是作為一種高階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規定之列,按照品級進行殉葬,尋常人是用不起,也未必敢用。一旦隨著大唐朝廷的財政奔潰和威信的衰減,這些外圍工藝部門,也不可避免成為裁剪的雞肋。然後隨著藩鎮拉鋸和攻殺,官營工匠的逃亡和散失,最後一點傳承的消亡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我在給他們做方向大指導的時候,都反覆強調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商業價值。有足夠的潛在商業利益和競爭力,才有自後續改良跟進的動力。這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經驗教訓。這也是北司成立後,雖然極力拉攏,很少有工匠跳槽過去的原因,好容易有個不錯的環境安定下來,哪有人肯拿將來去賭那些素不相識的官老爺和公公能夠好脾氣的大善心,繼續保留他們的待遇和環境。起碼在這裡,踏踏實實的憑手藝吃飯,就算不出人頭地,混個囫圇全家飽是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