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艱難地維持著自身最後的尊嚴。
“直娘賊的!”領軍衝擊的郭孝恪很快就發現了杜伏威的帥旗所在位置,大聲罵了一句。
他有些意外杜伏威的臨戰不亂,卻沒有立刻帶人展開攻擊。對方的主將雖敗不亂,顯然是個十分有經驗的將領。
不過他也看出了對方的主意,淮南軍有五萬人馬,雖然陷入伏擊,被輕騎衝亂陣形。但實際上淮南軍的兵馬卻是兩倍多於他的兵力。眼下杜伏威不急著後撤,反在收攏軍陣,明顯是有重整軍陣再戰的意思。如果讓他收攏了兵馬,這卻是個大麻煩。
“收集長矛,收集長矛!”郭孝恪舉起馬槊,大聲命令。隨後彎下腰,從敵人的屍體旁撿了一根長矛在手。
幾百根步兵長矛立刻落到了河北軍手裡,作戰經驗豐富的河北軍們斜舉長矛,藉著戰馬的速度快速前衝。“投!”在敵軍驚詫的目光中,郭孝恪冷笑著下令。一支支丈八長矛速升空,裂破空氣,重重地砸入淮南軍的方陣。
馬上投矛,精準度與殺傷力並不高。但是,這長矛卻比騎弓威懾力更大,丈八長的長矛如雨般傾洩在淮南軍陣中,瞬間可以讓對方的戰陣慌亂變形。而且諸多長矛擲入對方的陣中,斜斜的遍地都是,瞬間就讓原本堅固的方陣出現許多空隙。
趁著淮南軍慌亂之時,郭孝恪長槊一揮,“連弩發射!”
藉著戰馬高速的機動,河北輕騎迅速的接近越來越大的淮南軍方陣。一把把連射弩端上手,對準著陣中的淮南軍,連續扣動著弦刀,將一支支黑色的弩箭射入淮南軍的身體之中。
連射弩如雨下,連處於陣中的杜伏威也不得不揮劍劈擋。他一連劈飛了三支弩箭,卻還是被一支弩箭擦過了臉龐,帶起了一道血痕。
化整為零,大隊的河北輕騎開始分散成一個個的百人小隊。他們如風一般的疾馳,又如同一把把巨大的刀刃,每一次靠近淮南軍方陣,總會有數名士卒被刺倒下。一觸至退,如同就像剝筍一般,淮南軍一個接一個的含恨倒下。
淮南軍且戰且退,不斷收攏兵馬,而河北軍卻如附骨之蛆。一路尾隨追擊,絲毫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杜伏威一直的堅忍終於得到了回報。雖然河北輕騎一路追擊,對他們的方陣如雁啄水般的層層削擊,但是杜伏威最終也還是穩住了陣形,並且漸漸把衝散計程車卒全都收攏了起來。
只擁有少量騎兵的淮南軍要想正面硬敵兩萬輕騎兵,唯有依靠軍陣。失去陣列,最後敗的只有淮南軍,這是杜伏威一直堅持著的原因所在。
杜伏威不斷的指揮變陣,最後終於組成了一道堅固的步兵防禦陣。
在陣成之時,一衝入戰陣的五十餘名河北軍騎手當場和坐騎一道被刺穿,轟然倒地。而久經戰陣的淮南上募軍士卒卻對敵人的死亡視而不見。
第一排計程車卒保持著半蹲的姿勢,槊鋒斜向朝上。人和戰馬的鮮血順著槊杆快速淌下來,染紅他們的手和胳膊。有人被戰馬壓傷,缺口很快被其他袍澤補充。未被波及者緊緊咬住牙關,像石雕一樣紋絲不動。
第二排士卒將長槊平放於第一排士卒的肩膀,槊鋒指向正前,尖端處掛著破碎的血肉。第三排士卒的長槊放在第二排士卒的肩膀上,槊鋒比前一排高出兩尺,尚沒有機會與敵人接觸,冷森森閃著藍光。
這是標準的步兵對抗騎兵戰陣,就像一個縮捲起身體的鋼鐵刺蝟,令敵人無從下口。杜伏威的淮南軍也曾經和王世充交過手,那一次,杜伏威敗的很慘。也從那時起,杜伏威對於王世充的排槊陣便十分看重。後來組建上募軍,他便如法炮製,也給上募軍裝備了丈多步槊,並且模仿了排槊軍的做戰方式。
淮南軍雖不如河北輕騎勇悍,但上募軍的敢死戰方式,卻是杜伏威效仿隋朝名將楊素的戰法。論勇敢,就算是天下聞名的河北軍,也不一定能比淮南上募軍這支敢死隊更不命。
面對著河北輕騎高速奔來的騎兵,上募根本視若不見,一把把長槊斜舉,如同一尊尊石象。
第73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73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河北騎兵有著戰馬高速衝鋒的慣性,只要勇於犧牲,不難將此陣撞成齏粉。
不過戰場指揮的魯世深否決了郭孝恪衝鋒破陣的提議,魯世深膽大卻心細,經過剛才的一戰,他已經看出杜伏威確實員經驗老到的將領。而且他身邊的那數千兵馬,絕對是一支真正的精銳。要起衝鋒這個陣列,他們同樣得付出相當大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