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大朝會是一次典禮朝會,不議政事。
之前陳克復的封爵之事,勉強也能算的進慶典之中。封完爵位之後,不少的大臣們原先想在這元會之上,直言反對稅賦改革一事。不過陳克復的一著封爵,削去了大多大臣的不滿。最後雖然心中還有些不滿新的攤丁入畝稅賦改革,但是顧慮到今日的大朝會,再加上先前也得了封爵的好處,眾人也沒有人再提起此事,只等日後再提。
按照固有的禮儀制度儀式,元旦大朝會一項一項的進行,一切安好。唯一的一點不足,那就是本應當出席的天子,卻被告之身體不適無法出席。
一直到了午後,這繁複的元旦大朝會才算結束。
陳克復下令,宮中賜御膳。
待得滿朝官員吃飽喝足,這元會也就算結束,各回各家。
不過普通的官員們可以離開,但朝中的重臣們卻被傳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為加參知政事銜的宰相們的議事辦公之所,就在紫禁宮中的南門附近的順華閣中。
北京朝廷的大多官制都是依隋朝,也實行的是群相制度。三省六部中,除了尚書令一職為虛職不授外,尚書省左右僕射、門下省左右納言,內史省左右內史令六位主官,自動為宰相之位,除這六人外,按新制,還須從在京從三品以上大臣中調三位大臣加授參知政事銜,補齊九相之位。
九相每日在政事堂聚集辦公,九相位置相等,無高低之分,輪流執掌政事筆,七日一輪。
如今朝廷,陳克復名為大丞相,卻並不是宰相,而是比之宰相更權大,相當於監國的攝政王,在皇帝成年親政之前,朝廷政事由他暫攝。
如今的朝廷九相之中,毛喜剛剛被陳克復加封了無權的三公司徒位,卻被罷去了相位。
房玄齡為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高士廉為左內史令、魯廣利為右內史令,魏徵為左納言,長孫無忌為右納言,兵部尚書李靖加參加政事銜,金吾衛大將軍李奔雷加參知政事銜,新晉吏部尚書陳節加參知政事銜。九人共同為相,皆陳克復之心腹。
毛喜自遼東起事以來,一直就是陳克復的文字之首,只是如今,他越來越覺得,自己這位毛伯執政,已經與他和他的這個朝廷,開始有了差距,總是無法節奏一致。再考慮到毛喜終究是年齡大了,特別是因這次河北世族之事的處理上,他的觀念與自己的相關太遠。因此,最後陳克復加封他為三公,罷他的相位,卻又將同是陳家莊出來的老家臣魯廣利,由吏部尚書晉為右內史令的相位。
而陳節就是過去的李節,自當初李閬被滅後,他就轉而投靠了自己。這幾年由武轉文,表現出sè,這次也將其提升為相位。
新晉為右僕射的杜如晦道:“殿下,如今朝廷名義上所收復佔據的郡已經多達六十個,三百多個縣。
而且隨著朝廷陸續收復更多的土地,那麼郡縣數量還會ji增。大業七年之時,朝廷已經有二百多個郡,一千多個縣。中央尚書省要同時管理兩百多個郡,根本無法同時高效的管理這麼多的郡。所以臣請提議,按先前已經試行的方法,繼續推行州、郡、縣三級制度。”魏徵反對,上前道“早在大隋代周的大象二年,天下已經有引1
州、5郡、川泓縣。當時許多郡甚至只有一個縣,一個郡一般只轄一至三個縣,三級行政區劃…的意義已經不大,許多郡的太守實際不理事,但這個額外的行政機制卻仍造成地方官僚體系龐大,增加朝廷與百姓的負擔。後來文皇帝才撤去郡制,改為州縣二級制。到了大業三年,先帝又改州縣為郡縣二級制,目的也是減少龐大的地方官僚體系,減輕百姓負擔。如今右僕射又要恢復三級制,這無疑是在倒退。”高士廉也上前道“朝廷如今雖然有兩百多個郡,但是早在先帝之時,就已經在郡之上增設了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粱州及雍州等監察州。監察州行監察考核之權,官府體制並不大,官員也不多,卻能很好的代替朝廷監察地方,還能很好的消除地方龐大的官僚體系,此是利國利民之事,如今我朝也吸須如此照做即可,無須恢復州制。”對於這個監察州,陳克復並不怎麼看好。事實上,監察州不是如郡縣一般的行政單位,而只是一箇中央派出的監察單位。地方上的二百多個郡,依然得由朝廷的尚書省直管。尚書省不但要處理全國政務,還要管理著這兩百多個郡,以此時尚不發達的通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實行三級制,由中央管理到州,州管理郡,這無疑能讓中央朝廷的反應更迅速。甚至地方上的政務處理起來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