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十九郡,相當於整個江表地區的三分之一左右。不過嶺南的糧食產量,卻因有jiāo趾等南方一年三熟的原因,相當於江表地區的一半產量,一年糧食產量能達到四千萬石左右。
除去農民及地主們自留的糧食,jiāo上去的糧食及出售的糧食約佔到一半左右。
這次jiāo易,陳克復一次要求一千五百萬石,已經等於嶺南一年收穫後所上繳、出售的所有糧食了。
馮婠仔細的考慮了一會,最後點頭同意了這個條件。一千五百萬糧食確實不少,不過隋末以來,中原及北方動dàng多年,甚至江南也多有動luàn,反倒是嶺南諸郡,因有馮、冼兩族,再加上嶺南的特殊地理,並沒有受到多少衝擊。馮冼兩族世代為嶺南首領,世代的土皇帝一般,早積累了大量的糧食。眼下拿出一千五百石來換陳克復的三萬援兵及一批武器鎧甲,雖然看上去虧了本。不過,能以此靠上陳克復這座大山,也算是避免了嶺南被江漢或南陳吞滅的可能。
馮婠對這次jiāo易心中還算滿意,而陳克復卻是已經十分高興了。
如果只是用一千五百萬石糧食來換走了他三萬援兵,加上三千把弩機、三十萬支弩箭、三千套明光甲、三千支長矛,而且還得送貨上én。這生意看上去並沒什麼值的高興之處。可是如果再加上,嶺南從此公開脫離南陳,通告天下,歸附河北,馮冼兩家接受河北的官職任命,朝廷可以派遣地方官員,甚至能徵收稅賦,那這就已經不是划算,而是相當的划算了。
陳克復來到隋朝也有數年,對於大隋的兩代皇帝,心中也十分敬服。不過比起總喜歡依靠著老子留下的豐厚家產,動不動就明刀明槍的來硬的。陳克復更佩服楊堅的來軟的,楊堅本是北周外戚,可卻憑著他的政治手腕,終於篡周自立。而且楊堅在當於還處於分裂的天下中,最後滅亡北齊、吞併西梁,平滅南陳。甚至將強大的突厥帝國一分為二,把草原上最兇猛的野獸,打的稱臣,這份豐功偉績足以令所有後人稱道。
楊廣比起他老子來,文采斐然,武功同樣赫赫。滅伊吾、滅吐谷渾、侵略林邑、攻破流球、痛擊契丹,東征高句麗。如果不是最後三徵高句麗失敗,以致最後內外jiāo困,他也不會如此早早死掉。
同樣的平國滅族,楊堅每次總是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未戰先謀,凡事取勝於決戰之外。楊堅行事,謀為主,用兵不過是最後的打掃戰場罷了。
而楊廣卻完全相反,每次都是窮兵黷武,雖然也能取得一時之勝,可卻勝在沒有掌握好通盤大局。勝為小勝,敗即大敗。
歷史上,漢武帝也曾經大破匈奴,
i其遠遁大漠,從此不敢再犯漢家威嚴。可與劉徹的數十年征戰,破家者近半,最後滅了匈奴,卻也把他老子所有的積累拼光。
楊堅不同,他以一外戚篡國,統一北方,最後統一中原,再與草原對戰,將強大突厥打的東西分裂,甚至自相內戰。他憑藉的更多的是謀略,天下事如此,朝堂之內同樣如此。
陳克復如今的兵馬越來越強,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大,他也一直在思考著這些事情。楊廣曾經是多麼的強大,可最後呢,卻也是一朝敗亡。東突厥始畢可汗也曾強大,可也一戰而敗。甚至往近點說,楊暕、李淵、王世充,這些人都曾經握有不輸他多少的實力。可一個個卻已經漸落於他之後。
合縱連橫,分強離弱,遠jiāo近攻。
一個人再強,也架不住群狼。如今的天下,有實力的豪強仍然不少。陳克復雖早有dàng平所有割據稱雄者的志願,可也不能與所有人為敵。不但不能與所有人為敵,他還得相盡辦法,把所有人拉到自己這一邊。哪怕真也好,假也罷,必須如此。
拳頭再強,擊打出去之後,自己也必然會有空當,力量也一時難以收回。所以兵法有云,兵者,蓄而待勢、引而未發之時,才是真正的最強之時。
如今的陳克復就是如此,他的雙拳早已經舉起,可卻一直沒有打出去。而是利用他蓄起的這股勢,威懾拉攏其它勢力更弱者,讓他們為其前驅,驅虎吞狼,他坐壁觀鬥。以最小的代價,來取得最大的收穫。
河東局勢如此、當初的河北局勢如此,如今的山東、淮北的局勢還是哪此。只有等那些對方一個個的打的力盡之時,他才會快速的出擊,打掃戰場,然後迅速的防禦。
借勢、借力,既打擊了別人,也削弱了對手的實力。
談妥了這筆jiāo易,意外的也帶來了嶺南這個盟友。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