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無比光亮,那火光清楚的照射出陳克復此時的猶豫不決之意。按大家先前商議的,此時堅守不出,是為最上策。出城去救宇文化及的話,就算到時真的救出來了,可是破軍營得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高句麗人有八萬,而他只有三千,而且還肯定得留人守營,數量少了還不行。所以他最多也只能帶一千騎兵出去,一千對八萬,哪怕他是孫臏復生,這也不見得就有勝算。
可是真的就不管了嗎?要說,宇文化及等人那是咎由自取,他不去救也說的過去。不過如果那被困的只是一普通人的話,陳克復說不定最後會放棄去救,可是那人卻是宇文化及。不說他如今在外人眼中就是依靠在宇文氏之下,就光想想宇文化及的老爸宇文述,就足以讓陳克復思慮再三的了。
宇文述是朝中擁有巨大權勢之人,要想知道他多有權勢,其實幾句話就能概括。陳克復以他之前對這歷史的瞭解,加上他來到這個朝代之後特意的打聽了解,如今對於隋朝政治也多有了解。隋朝自立國起,朝廷中最有權勢的人其實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隋立國之時的前三叉戟時代,就是由隋朝第一功臣高熲,及楊堅的第二謀士李德林及蘇威三人組成的前三叉戟時代,這三人和楊堅完成了開皇之治,也是朝中最有權勢之人。後來又有由高熲、蘇威、楊素組成的後三叉戟時代,同樣是最有權勢之人。最後就是由楊素和高熲組成的雙巨頭時代。在楊堅的時代,他們幾個人就是隋朝除了皇帝外最牛逼的人物。
而楊廣上臺後,慢慢的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改用了許多新人。宇文述就是這麼個人,他幫著楊廣奪太子之位,奪皇位,可以說是有從龍之功,他和另外三個傢伙、裴世矩、裴蘊、虞世基並稱為四人幫。其中斐蘊為御史大夫,相當於管著全國的政法工作,斐世矩和虞世基為皇帝的顧問大臣,至於宇文述則為皇帝身邊的禁衛大將軍,管理著京城的兵權。可以說,這四人幫裡尤以宇文述最牛,陳克復如今和裴閥不合,依靠著宇文述。如果他這次不去救宇文化及,讓宇文述心愛的長子就這麼死在了這裡,那麼陳克復都不敢想像,隋朝四大寵臣,他一人得罪三個,那他在這隋朝還哪裡有立足之地。
他甚至能想到,只要等他一回到遼東城下,宇文述就會讓他這支人馬去參加遼東城的攻擊,面對著遼東城那數十萬人都難以攻下的堅城,他們這三千人上去,還不夠那絞肉機一天消耗的。他陳克復可不希望 自己的這次穿越之旅就這樣結束了,至於魯世深那莽漢說的那些,根本就是沒有半點意義。這大營之中這麼多人都見到那些報信的騎兵進營,難道他還能將所有人全殺了不成,這可是十多萬人。
痛苦的閉上了眼睛,陳克復咬咬牙道,“大家不用說了,宇文將軍遇險,我等做為同僚一定得去救。雖然報信人說高句麗人有八萬人,不過他們慌亂中看的也不一定準確,就算有那麼多人,我等也並不是就一定會失敗。只要我等不要去正面衝擊高句麗人,而是以騎兵不斷對高句麗人側面遊擊,騷擾他們對山谷的攻擊,那麼只要堅持一晚上,新城和東城的援軍必到。”
胡海也是員沙場老將了,如何不知道陳克復之所以做出這樣決定的無奈,“大人,讓我去吧,我帶兩團人馬去,我會盡量和高句麗人周旋的。如果宇文化及大人等不到援兵的到來,那我們也盡力了。”
兩團人馬不過是四百人,這點人過去能有什麼作用。估計胡海也只是打算帶著人到戰場外圍去遊蕩一番,到時也好對朝廷也有個交代。不過陳克復估計,如果真讓胡海去了,這個老油條到時估計可能會帶著人藏在戰場附近,面都不會去露一個。
“大家不用說了,這事我已經決定好了,這次由我親帶一千兵馬前去救援。毛翊、魯世深、胡海、陳富、陳貴、羅林你們幾人跟我一起去。大營就留給李奔雷老爺子負責守衛,張合、陳青你們負責協同守衛。大家一定要謹記,不管生了什麼事情,你們也不能再分兵出營了,這是命令。”
老爺子搖了搖頭,“大人,還是讓我老頭子去吧,反正我也一大把年紀了,豈能老死於床上,如果這次死在高句麗人手上,沙場馬革裹屍而還,也不枉上征戰一生。我和高句麗的狗賊們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這次殺一個夠本,殺一雙我賺一個。我沒別的要求,只希望 大人以後帶著破軍營的將士們,多殺幾個高句麗的蠻夷,為我中原兒女報仇。”
既然出戰已經無法避免,那麼大家也不願意陳克復親自領兵出擊。特別是當初跟隨陳克復一起出來的九位陳家家丁,這樣的險境他們怎麼肯讓他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