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怪舵樓回望處,眼中猶著舊河山。”

“父親。”陳擷芬走到他身旁,輕聲說道:“喬森博士讓那兩個學生轉交給您一張銀行匯票,並留下幾句話,大意是說:請父親不必憂慮,要保重身體,冷眼細看滿清這具腐屍是如何被掀翻在地的。”

“他剛才說不出十年,我們便能重回故土?”陳範不太確定地問道。

“是的。”陳擷芬用力點了點頭,說道:“他是這樣喊的,不出十年,我們當重回故土。”

“好,好。”陳範跺著腳連說了兩個好,精神也振奮起來。

給你一個希望,給你一個振作的理由,這是傷感失望的人最需要的靈丹妙藥。肖志華拿出一筆錢送給陳範,並在以後不斷將《蘇報》的收益匯往東京,他只是感佩他毀家紓難的精神,卻不知道由此竟改變了陳範的人生悲劇。

“亡命十年,困躓以終,不聞有何怨言”,這便是陳範的真實寫照。歷史上,陳範流亡東京,貧困幾無以自給,兩妾改嫁,長子出走,不知所終。次子仲彝出獄以後,清廷一直迫他交出父親,也只得逃走。名動上海的《蘇報》館主可謂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當革命告成,民國新建後,多少人以功臣、元勳、偉人、志士自居,無不以為“手造共和”,應該論功行賞。而他甘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共和國民,只口不提自己當年倡言革命的輝煌歷史和慘痛遭遇,更不謀求一官半職。最後,陳範晚境淒涼,孤身一人,在上海貧病交加,幼孫病故,兩個女兒不在身邊,去世時年僅五十四歲。

象陳範這樣的“潮流中之長厚君子”絕不該落到如此境地,政府與民眾的善忘,使多少默默無聞的英雄志士品嚐了世態炎涼,又該愧殺多少貪天之功為己力,沉溺於功名利祿的喧囂之眾。

潮漲潮落,雲起雲飛,茫茫無邊的大海滾滾滔滔,捲起千重浪。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是誰長葆青春,又是誰短命夭折呢?

第一卷 築基 第四十二章 輿論紛紛

更新時間:2010…9…5 21:34:49 本章字數:2182

炒作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它在很早便被人們運用,只不過不象後世那樣系統、巧妙、而且瘋狂無聊。炒作的竅門是充分利用人們愛爭吵的惡習和窺私慾、揭私慾,發揮作者的製造力和想象力,吸引讀者的關注,最終提高物品的發行量或者物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報案”作為晚清最大的*,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重大轉型時期一個極富象徵性的事件,鄒容奉獻了年輕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獄的代價,陳範為此流離失所、家庭破碎,最後在上世紀初天幕上放射過光芒的《蘇報》像星星般隕落,這是《蘇報》的結束,也是《蘇報》的永生。

既然肖志華對此早有準備,自然不會放棄這次大肆炒作的良機,他要將滿清無所不能的專制權力與一無所有、惟有一腔熱血的平民之間面對面交鋒的場景全無遺漏地展現在民眾面前,雖然鄒容被送走了,可章神經還在,表演一定還精彩。

得到陳範簽字畫押的轉讓書後,肖志華迅速辦好了剩下的相關手續,並馬上接手了報館。此時,雖然人被巡捕抓走了幾個,但報館還未被封禁,趕在法院下達判決前換了主人,也就是說,針對陳範的任何處罰已經扯不上報館了。

肖志華終於有了一塊輿論陣地,而且知名度還不小,這確實是意外的收穫。雖然他和宋耀如正在籌辦一家小報,但現在,一切都可以省了。

《蘇報》還是《蘇報》,發行、出版照常進行,而主筆章士釗因為江蘇候補道俞明震的庇護,竟然沒被逮去,依然在報館坐陣。滿清政府除了抓了幾個人,並將在會審公廨丟盡“國家主權”的臉之外,將一無所獲。

“博易、瓊斯先生,關於馬上開始審理的案件,二位覺得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考慮?”肖志華坐在《蘇報》報館的辦公室內,向請來的兩位辯護律師詢問道。

“只要不被引渡,應該沒有大問題。”博易彈了彈菸灰,很樂觀地說道:“雖然被告是中國公民,但文明國家法律的原則之一是在被證明有罪之前,每一個人都是無辜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租界裡的居民,中國居民,來到租界法庭時應該知道他們的身份是罪犯還是被指控的人。”

瓊司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並補充道:“喬森博士,我認為我們之前的討論和研究,方向是正確的,準備是充分的。如果不出意外,法庭辯論將在我們假想的範圍內進行,比如言論和行動的分界在哪裡?教唆犯和殺人犯的分界在哪裡?寫書沒有傳播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