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範所說的話代表著甲午戰敗後清國的主流思想,也是大清掀起赴日留*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到日本留學是“事半功倍”,除了路近費省、語言接近之外,那些有點艱澀甚至危險如河豚般的西學,日本人已經幫我們試吃並拔毒了。
所以,與大量半吊子留學人才一起從日本“事半功倍”進口的,還有大量的被日本“山寨化”了的半吊子西方理論。儘管在大清國朝廷最初的制度設計中,日本只是學習西方而需要的一塊便捷的墊腳石,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再願意或有能力踩著這塊墊腳石去直接接觸西方文化的本源。人才是速成的,理論也是速成的,西方理論無論魚蝦均被日本廚師加工成了生魚片,剔除了他們認為不健康的東西,再被更為粗放的筷子夾起來,送進了飢腸轆轆的中國肚子。
於是,學了點皮毛的庸醫們都自以為是華佗再世,救國救民的藥方漫天飛,如盲人摸象,互不相讓。傳統的黨同伐異包裹上時髦的日式語言,無論保守派、維新派還是革命派,其實骨子裡都依然是權謀派,不擇手段,急功近利,在拉鋸折騰中消耗著中國的最後一點本可用於民生、用於自強的精力。
“我要去探究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本源,還要回到國內調查研究,才能得出切合中國國情的結論。”鄒容搖著頭解釋道:“日本不行,一個四不象的政體,無法給中國以啟示。中國要強盛,要走的路很長很長,打倒滿清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陳擷芬眨著眼睛愣了一會兒,突然伸出手,說道:“把你手裡的東西給我看一下,我要知道喬森博士用什麼花言巧語說服了你。”
鄒容下意識地將信簡往身後一藏,面對陳擷芬瞪圓的大眼睛,勉強笑道:“雖然這是私人信件,可我也想讓你們看看志華兄的精僻見解。但是,前面罵我的那張,你們就不必看了吧?”
“好,我不看。”陳擷芬臉色緩和下來,笑道:“快,鄒容小弟,讓姐姐先睹為快。”
鄒容只有十八歲,歲數小自然底氣不足,他咧嘴苦笑,將第一張信簡揣進懷裡,其餘的小心翼翼地遞給了陳擷芬,還有些不放心地叮矚道:“小心,別落到海里了,上面可有志華兄給我列的書目。”
……………………
“終於可以上市了。”肖志華輕輕放下從美國發來的關於新藥透過臨床檢驗的檔案,臉上露出了暢快的笑容。
“喬森,這是值得紀念的日子,你的夢想和我的夢想都實現了。”
剛從美國回來的聖約翰書院院長卜舫濟意氣風發,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是啊,他終於圓了多年的大學夢。聖約翰書院在美國華盛頓州順利註冊,成為了正式的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學校。另外,他還在美國籌集了美金1。5萬元和白銀4000兩,雄心勃勃地要興建一座規模很大的“格致樓”,內設物理、化學實驗室,這在當時中國各大學中實屬僅有。
“我要把聖約翰大學建成中國學科最齊備的最高學府,喬森,你看先設立神學院、醫學院、法學院、文理學院和土木工程學院,再設個附屬預科班,這樣的構想是否合適?”卜舫濟向肖志華描繪著他的宏偉藍圖。
“卜校長,既然你有如此宏大的設想,我看書院原來只收教眾或教眾的子女的限制可以取消了。”肖志華貌似真誠地建議道,其實他是在為因為牽扯《蘇報》案而被解散的愛國學社的學子們進入聖約翰大學在鋪平道路。
…………………
第一卷 築基 第四十四章 自取其辱的朝廷
更新時間:2010…9…5 21:34:50 本章字數:2219
1903年7月15日,上海租界會審公廨第一次會審“蘇報案”,一場前所未有的奇怪大戲正式開演了。原告是手握野蠻專制權力的清政府,被告是手無寸鐵唯有一腔熱血的幾個平民,在洋人的監視操持下,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政治文明與價值觀念開始了面對面的較量。
首次會審,清方主審官員叫孫世。當時的上海報紙稱他為孫建臣,估計取的是“奸臣”的諧音,陪審員是英國人迪理斯。審判一開始,原告律師古柏就讀了幾份《蘇報》,來證實章、鄒等人“陰謀顛覆政府”的罪名。孫世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坐立不安,作為主審官,他為什麼如此恐懼呢?原來,按照沿用了200多年的《大清律》,如果在庭審過程中,主審官允許謀反言詞被當眾重述,那麼主審官員也要被治以重罪。因此在古柏讀完訴狀後,孫世當即對章太炎等人說:“本官與爾等素無冤仇,切毋重複昔日逆亂之言!”其惶恐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