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武昌剛剛光復的時候,薩鎮冰曾率軍艦炮擊過漢口的革命軍,所幸損失不大。”肖志華皺著眉頭說道:“九江光復,金雞坡、馬當炮臺對清海軍構成了威脅,迫使他們離開武漢江面;上海光復,又使其失去了一個主要根據地;清廷陸軍動作遲緩,革命形勢不斷高漲,都是他們猶豫不決的原因。如果安徽省再有所動作,海軍的糧煤供應就基本中斷,相信他們就會作出選擇了。”

“光復安徽?恐怕我們力量不夠啊!”參謀長蔣群思索著說道:“既要援鄂,又要穩定地方,江西革命軍在短時間內難以抽出足夠的軍隊攻打安徽。”

“人不用太多,兩營足矣。”肖志華說道:“據我們得到的訊息,在革命大潮衝擊下,四川、福建、貴州、湖南、安徽、江蘇的局勢已經不穩,人心思亂。我們只是做出進攻的姿態,促其內部劇變而已。”

“安徽同盟會胡萬泰等人前日曾派人送來密函,想請贛省革命軍赴皖支援光復安慶。我看以此名義出兵,又有內應,倒也合適。”劉揆一建議道。

“可以,只是有些便宜了同盟會。或者是安徽諮議局那幫老滑頭,不知他們誰能上得上風。”肖志華摸著下巴思索起來。

……………………

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許多熱血青年和仁人志士,都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而此時的清朝就象一根被蛀蟲爬滿的行將傾倒的大樹,正如報刊上所言:“私親遍植於要津,人才半成於賄賂,故日言整紀綱而小人愈肆,日言飭官而幸門益開,日言養民而祗增苛擾之煩,日言察吏而轉啟貪橫之習,日言治軍而剋扣之弊轉甚綠營,日言理財而揮霍之風公侵國帑。”

所謂的晚清新政,不可否認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更多的是成為各級官員大肆尋租肥己的好機會。特別是歷史上有名的“慶記”公司,買官賣鬻,明碼標價,信譽卓著。復興會就曾花費巨金,將海南基地周邊的縣官、縣丞盡皆換成了自己人,使得基地能順利發展。這樣的朝廷,積弱難返,雖然還在做著垂死掙扎,但離轟然倒塌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北京,醇親王府被籠罩在一片昏黃之中,天就要黑了。

從前海到後海足足走了半個時辰,攝政王載灃肚子裡是一團一團的亂麻。優柔寡斷、好逸畏事應該是他的本性,糊里糊塗地當了攝政王,卻一點也不暢快。越希望天下太平卻越有事,小事能糊開就糊開過去,可這革命黨造反卻是天大的事啊!

書房寶善堂的燈亮著,載灃在屋子裡一圈一圈地轉,轉兩圈,停一下,皺皺眉,又轉。抬頭看著牆上的自書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不禁長長嘆了口氣,繼續拉磨,直到管事太監請他用膳。

載灃剛剛在思謙堂草草吃了幾口上供式的飯菜,回事太監就來報:“內閣總理大臣、軍機大臣奕匡、協理大臣那桐求見,已在寶善堂等候。”

載灃停下筷子,本來就心煩意亂,食慾不振,經此一擾,更加不想吃了,他搖了搖頭,扔下筷子,說了句:“不吃了!”起身就走。

走進寶善堂,載灃一肚子火也不好發作,來者畢竟是自己的叔叔輩,又是朝庭重臣元老,只好客氣地讓座奉茶。

寒喧幾句,奕匡進入正題:“英國公使朱爾典今日找我,言南方之亂非袁世凱不能平定,我以為,蔭昌雖為北洋武備學堂總辦,北洋軍內有諸多學生,但蔭昌並未帶兵打過仗,此戰事關大清存亡之大局,還請攝政王三思。”

載灃沉默著不說話,心裡恨意叢生,恨自己當初為何手軟,留下袁世凱一條狗命,如今反要引狼入室。

第二卷 大潮 第三十七章 袁世凱的迷局

更新時間:2010…9…5 21:36:59 本章字數:2247

寶善堂裡陷入了一片沉寂。

見載灃久久不說話,奕匡接著說道:“北洋軍為袁世凱一手操練,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均握有重權,又唯袁馬首是瞻,他人恐難指揮。”

載灃看了看那桐,說道:“那王爺,你說呢?”

那桐將腰挺直了說:“我以為總理大臣所言極是,袁宮保從鎮守朝鮮到小站練兵再到剿滅長毛,其功不可沒、其用兵之道非蔭昌所比,派袁宮保南下剿辦,必是穩操勝券,老夫願以全家性命擔保。”

載灃冷笑一聲說道:“袁世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們難道不知,復招袁世凱平亂,授予軍權,打敗了又能拿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