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英國人都是瘋的,瘋的。”
威廉還嘗試緩和法國的復仇情緒。但與對英政策雷同,他還是不先,彩地失敗了,因為他不懂隨機應變。一方面是基於法國堅定不移的復仇主義普法戰爭之失敗和對德國的憤恨;另一方面,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發生後,他訪問丹吉爾時,不經意地提出支援摩洛哥獨立的言論,又觸怒了想在該地擴充套件勢力範圍的法國。
“無論如何,威廉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援德國軍擴,又支援軍事工業的發展,已經令德國陷入軍事競賽。當這競賽變得難以駕駐的時候。戰爭就在所難免。”肖志華淡淡地說道:“而且,對英國的政治家和軍人來說,這種模式的戰爭,在傳統上是非常熟悉的。為了國家利益,英國每個世紀都捲入了歐洲大陸的戰爭。英國每次捲入戰爭的目的,或是為了消滅海上的競爭者,或是阻止某一大國控制整個或大部分的大陸資源。”
“戰爭看來是不可避免的蔣作賓說道:“只是時間上難以把握。要想發動戰爭,藉口是不難找的。”
肖志華對此表示贊同,巴爾幹問題錯綜複雜,任何時候都不難找到適合的宣戰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缺乏控制,一部分也是因為缺乏籌劃的結果。當政府策發 戰爭時。總認為戰爭能夠在接受的範圍和容易控制;但戰爭的來臨若出乎預料,則戰爭也就很可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