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則有更詳細的描寫:“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與後世過年同樣得是,在除夕的晚上。全家老少要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不睡覺。這就是一直流傳至今的“守歲”風俗。

唐朝人喜歡大家族聚居。如果有輩分高的老人在,那麼不但老人的直系兒孫,可能連已經成家的弟弟、侄兒、出嫁的妹妹、外甥都聚在一起團圓守歲。在唐代的風俗之中。長者要後飲,而最後飲者被稱之為“藍尾”。

子時一到,辭舊迎新。“守歲”人們紛紛起身,晚輩給長輩行禮,奴僕給主人叩頭,大家要說拜年吉祥話。而男性則以雙膝跪倒叩頭為主,叩頭時間、次數、身體姿態取決於行禮雙方的身份地位。

女性正式禮節叫“肅拜”,初唐時“肅拜”是先雙膝跪地,然後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什,身體和頭部也跟著微向前低伏一下,動作幅度不大。武周後,唐婦女“肅拜”禮比以前更簡便,不用跪地,站著往前彎腰一拱手就行。

等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俗稱為元日。唐朝人特喜交際、愛熱鬧,正月初一長安城裡家家戶戶都設著酒宴,鄰居們相互拜年。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走到誰家吃到誰家,這還有個專門的名目,叫“傳座”。

元旦之後不久就是“立春”,此日要吃“五辛盤”又叫“春盤”,是由五種有辛辣氣味的蔬菜拼成,以發散五臟中的陳氣。此外還有膠牙餳,柏葉酒,屠蘇酒也是傳統的食品和飲料。

在立春之日唐人還有佩戴綵綢剪成的燕子和在門上貼短語的習俗,稱為“宜春字”。而腹中有些文采的人,則會寫上一首詩貼在門楣上,寓意和後世的春聯是一樣一樣的。

對於王有德王老管家介紹的這些個習慣與傳統,李安然並沒有半點的不耐煩。相反,這種帶著濃厚歷史與人文氣息的傳統,越聽越覺得有意思。

為此,李安然還特意在現代時空效仿了一下。只可惜,在現代時空自己只有一個人,算上魏媛媛也不過是兩人。就算是進行一些佈置和安排,卻怎麼也搞不出逍遙山莊的那個味道。

由於逍遙山莊這邊根本不需要自己去過問什麼,而且因為近到年前,不管是上門拜訪拉關係的,還是救醫問藥的都很知趣地停了下來,閒著有些無聊的李安然乾脆把大半的時間花在了現代時空,帶著魏媛媛一起為過年採購了起來。

而讓李安然沒想到得是,原本以為會留在法國那邊跟那神秘姐夫一起過年的胡靜,居然提前一個星期回到了南京,並且第一時間與自己聯絡上了。

眼瞅著原本只能兩個人過年很是冷清,現如今又多了一個人,而且還說得上是至親的乾姐姐,李安然的心情自然是非常的嗨皮。

別看只多了一個人,可家裡卻明顯熱鬧了起來。有著胡靜和魏媛媛一邊嘰嘰喳喳地發表著過年的意見,一邊屋裡屋外的忙活著。原本淡薄的年味,無形之中也變得有滋有味了起來。

三個人共乘一輛後備箱容量比較大的suv,不斷出沒於各大商場和批發市場之間。哪怕很多東西也是可要可不要的,也都買了回來。到不是奢侈和浪費,只是圖一個樂呵。

而且這些東西中有很大一部分,回頭也可以當成禮物送出去,對於身家億萬的李安然來說,根本談不上浪費。

除了吃喝和衣著打扮,過年必不可少的煙花、燈籠等物品自然也不會少。這些東西沒有在市場上買,而是由李安然帶著,去了一趟縣裡每年過年前都會舉行的集市。結果不但有用沒用的東西買了不少,而且一行三人的肚子裡還塞滿了集市上來自各地的特色小吃。

唯一沒有買的是窗花和對聯,不是捨不得而是看不上。在買來合適的紅紙之後,胡靜和魏媛媛一人一把剪刀,心靈手巧地很快就剪出了一堆即好看又吉利的窗花來。

至於對聯,也算是寫得一手好字的李安然自然不屑去用那種批次製造出來的貨色,而是拿出來自大唐時空的好筆、好硯和好墨,筆走游龍的親手寫出來。

可沒想到這一寫,卻寫出了一小“麻煩”。

那些村民們在發現李家大院外面貼的對聯,不但內容吉利和喜慶,而且那字也比從集市上買來的好時,先是一些關係不錯的村民登門求字,最後就發展到全村的人都來求了。

ps:由於快遞的原因,本書更名的時間會有所推後,預計正常的話今天就可以正式更名為《悠閒大唐》了。屆時發現找不到書的情況,還請不要驚訝。最關鍵得,是不要忘記訂閱啊,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