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安然把金陵城轉完之後,直接上了飛機以商務考查的身份來到了瀛洲島。
有了分身去忙活新身份的事情,效率自然是極高。
只是短短几日的功夫,就把原本只是信手假冒出來的身份給徹底落到的實處。
所有相關人員的記憶、資料庫裡的資料等等之類的東西,在分身的安排下很快就被處理的完善,甚至還真得找了個顆比較偏遠,品質卻很不錯的資源星球建立了完全屬於自己民下的殖民地。
至於身份的問題,早在人類進入星際旅行時代時,天知道有多少家族勢力、個人勢力加入到了星際探索這個極度危險卻又有著極大利益的行業中。
只需要在資料庫中找到一個已經“失蹤”,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上的家族李代桃僵,身份的問題自然就能解決。
其實那些殖民在外的勢力,名義上雖說都是屬於人類體系,並且理論上應該歸地球聯邦管轄。
可實際上,分佈在銀河系裡的殖民點都有著各自的傾向。
不是獨守一顆資源星球自己稱王稱霸,就是傾向於和激進派人類進行結盟,或者乾脆拜倒在對方的強大實力之下。
真正像李安然這種還願意跨越無垠的星域,回到母星地球懷抱的勢力,不敢說沒有,但絕對不多。
更何況李安然的迴歸可不是做什麼表面文章,而是真得打算給留守在地球人的保守派們一些好處。
有了這樣的身份,除了能讓自己擁有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小特權外,以後給好處時同樣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渠道。
這不,在趕到瀛洲島後,李安然就向這個面積不大,但聲望卻非常顯赫的小國遞交了外交照會函。
三百多年的時間,瀛洲島早已經不是剛開始的那個樣子。
利用填海造陸的技術,整個瀛洲島不光是連在了一起,而且還由原本的一個小島群變成了一座面積不小的島國。
當然了,這裡的面積不小也只是相對於其它內陸國家來說。本身而方,依舊算不上大。
可就算是這樣,瀛洲島的商業力量不但不弱,相反還相當的強悍。
小小的一座島國,不但把觸手伸向了整個地球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就連殖民星球也有不少。
很大程度上來說,瀛洲島就是一個面積比瑞士小,但各方面卻都要比瑞士強大的中立國。
由於有著外交的身份,雖說沒有什麼接待什麼元首的排場,但李安然剛一下飛機就被專車給接走。
至於為什麼堂堂一顆殖民星球的“球二代”,居然連個護衛也沒有,雖說確實有不少人好奇,但卻沒人問出來。
等一系列接待的流程走下去後,李安然算是體驗到了自己當初買下的這處小島群已經成長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隨著相關人員將話題引到正題上,一個根本不差錢,一個早就將商業運營給玩透了,於是很快雙方就引進和出口海洋資源這一塊達成了初步的合作協議。
這項協議可不是李安然為了掩飾自己新的身份才做得,或者確切一點來說,不完全是這樣。
之前分身所找到的那一處資源星球,雖說還不是地球這種已經擁有完善生態環境的生命星球,卻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根據推測,只需要給這顆星球足夠的時間,那麼就會進化成為一顆新的生命星球。
這要是別的勢力或者國家發現了這顆星球,就算能夠佔領下來,可想要將這顆星球給改造成生命星球依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但對於李安然來說,想將這顆星球改造成為生命星球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顆被起名為海藍星的星球,擁有著一片比地球還在廣闊的海域。
百分之九十都是海洋,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陸地,或者確切一點來說是島嶼。
區別只是,這些島嶼的面積足夠大,最少的一塊都要比地球的澳洲大陸還要大上不少。
而海藍星本身,並不是地球這樣的行星,只是一顆巨大行星的衛星,就像太陽系的土衛六和木衛二一樣。
廣闊的海域,也就代表著對海洋資源的龐大需求。
哪怕李安然的位面世界擴張到今天面積已經相當的龐大,但跟海藍星相當依舊還差得很遠。
單靠位面世界裡的海洋資源,就算有著時間流速上的優勢也很難供應海藍星的需要。
更何況瀛洲島這邊的海洋資源生意並不只是侷限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