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曾試圖招攬李言慶。揚積善倒也知道。
不過當時,李言慶以祖父有恙推脫過去。隨行前往招攬的李密,並未表露太多意見。後來言慶和鄭家決裂,李密言,半緣君不過小兒,此前靠鄭家而得虛名。如今他與鄭家決裂,而歸昌公已答應投靠將軍。此時再去括攬李言慶,又置鄭家何地?此子不堪大用,無需用。
其實在當時,言慶和鄭家決裂後,許多人都認為,言慶失去了一個,靠山,難成大器。
一個小兒,一個百年望族。
該如何選擇?只怕是一目瞭然……
不僅僅是李密這麼認為,當時揚玄感也這麼想。
加之言慶遇刺。揚玄感就不再將他放在心上,轉而進一步和鄭善願聯絡。
揚積善雖寫信勸說,卻沒甚用處。
現在,算不算是遭報應了呢?揚積善心中苦笑,思索著,如何才能兵不刃血的奪取鞏縣。
他身邊自有謀臣,見揚積善沉思,於是站出一人。
“將軍可是為詠鵝小兒煩惱?”
揚積善抬頭。看清楚說話之人後,微微一笑,“少兄莫非已有對?”
那人身高七尺八寸,生的儀表不凡,頗有儒雅之氣。年紀大約在二十四五的模樣。一襲白色長袍,肋下佩戴寶劍,頭扎青絲幞頭,器宇軒昂。此人名叫虞柔,其父正是隋朝金紫光祿大夫,秘書監虞世基。
說來也奇怪。此次揚玄感起兵,響應者大都是朝中重臣子弟。
比如這虞柔。又比如現在駐守於虎牢關的來護兒之子來淵……父輩在朝中急得寵信。這子侄卻跳出來造反。其中種種,說不清楚,道不明白。不過想來,卻與那四百年胡禍有關。
胡人無情,父子相殘甚多。
子代父,子娶母者,恍若習俗。後肆虐中原四百年,屠戮漢人,使得漢室禮樂,隨之崩壞。漢時,尚有禮義廉恥之說,講求忠孝仁義。
而四百年胡禍之後,忠孝仁義無蹤,禮義廉恥全無。
虞柔絲毫不顧念父子之情,來淵揹著老子造反,似乎已習以為常。揚積善見虞柔站出來,頗有些意動。這虞柔是會稽人,思路敏捷,能言善辯,跟隨揚積善也有時日,頗得其信賴。
“要取鞏縣。易如反掌。
那李言慶不過一黃口孺子,即便是聰慧些,文采好些,立過些戰功,卻又能懂得多少事情?
柔願以三寸不爛之舌,明日在陣前將其說服。到時候將軍可不費一兵一卒,奪取鞏縣後長驅直入,直抵洛陽。代大將軍攻下洛陽,將軍就是首功一件。何�